從我有記憶以來,家裡就是「賣豆腐的」,不論是鄰居或是親戚們都如此稱呼我們。不管走到市場哪個攤販,只要稍微有點年紀,都能認出我們家的人,見面就說:「你是那個賣豆腐的嘛!」

 

從小吃豆腐長大
皮膚比別人白皙


「素食之家」是我家攤位招牌上的名稱,卻極少人記住。映入他們眼簾的除了各種素料,便是那占了攤子三分之一空間的豆腐。每天最少五十板的豆腐,一半矗立在桌上,一半靠牆,那壯觀的景象,讓人想忘記都難。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小是吃豆腐長大的。」有別於其他人吃米,豆腐是我的主食。大概是這個原因,我自認皮膚比別人白皙,常在內心沾沾自喜。


因為從奶奶那一輩就以賣豆腐為生,久而久之,世代傳承,那黃豆的香氣不但圍繞著整個家族,更鑽進了記憶,只要繼承到相關的血緣,勢必要為它癡狂。「賣豆腐當然要喜歡它呀!」嗜食豆腐的我,為自己找了個合理的解釋。


要如何證明我的癡狂呢?小時候,每天早上都吃塊涼拌豆腐配清粥小菜。中午,川燙過的油豆腐更是不可或缺的菜色。晚上,滷好的一鍋料理,裡面滿滿都是豆腐。長大後,不論外出吃飯吃麵,小菜必有它的一席。有一次吃自助餐,我習慣性夾了鐵板豆腐、麻婆豆腐和炒豆乾,結帳時老闆說:「都是一樣的。」並微微笑了。當時我尚未會過意,等到步出門口時,我才想起菜的原料都是黃豆呢!有點羞窘地在心中辯解:「可是口感都不一樣呀!」

 

即使沒有豆腐
也要喝到豆漿


假日幫奶奶賣豆腐時,我都不厭其煩地問客人:「你要軟豆腐還是硬的?你要煮湯還是涼拌?」如果非家庭主婦的話,更要說明其中的差別,因其作用不同而水分的比例也不同,如此才有相異的口感。


要是外行人不知如何選擇,通常都買涼拌用的,而我只能暗自祈禱它不會被拿來做其他料理,否則它將「粉身碎骨」成為別人咒罵的對象。但人的耐性有限,每當客人一多,又要詳加解釋的話,臭臉的出現,讓人們對豆腐的印象大打折扣。


自詡為「豆腐西施」的我,直到前陣子才知道豆腐的由來,根據傳說,淮南王劉安為了侍奉年老臥病的母親,將她最喜歡吃的黃豆磨成漿,在冷卻凝固成為柔嫩的塊狀後食用,後來無意中加入了石膏,才成為今天世人所知的豆腐。


現在看到豆腐時,都會想到它背後那層孝心的添加,食用時多了一種溫馨的氛圍。


如今在外地求學,少有機會吃到當天製作的新鮮豆腐,即使沒有豆腐,我還是以喝豆漿滿足舌頭的記憶。


我們家到底還能賣幾年豆腐呢?時光匆匆,歲月不饒人,奶奶八十歲後,體力大不如前,而父親也無心留戀這個四十年的老生意,我還有多少機會訴說「豆腐之家」現在式的歷史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