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希鵬
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數字,後來證明人類果然很像猴子,因為大家的數學都不好。
有人說,人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發明了數字。學校是一個將猴子訓練成人類的地方,因為我們教數學。不過一旦畢業,人類就會逐漸忘記數學,而愈來愈像猴子。
所以,在一個企業裡,低階與中階的年輕管理者因為剛畢業,懂得數字管理;許多高階主管因為離開學校太久,行為比較像猴子,聽不太懂人類的數學語言。
不過,這些猴子們一直想進修、想進化成人類,但他們始終沒有真正地了解數字系統;結果,這群猴子在看數字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猴子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在學習數字的同時,不要忘記猴子的本性。
聽耳語 印證慈禧是猴子
首先,人類習慣看報表,而猴子喜歡直接觀察行為。這些猴子一旦開始學習看報表,就忘了觀察行為。好比學校裡的教學評量分數都很高,但是學生上課卻還是想睡覺;餐廳的滿意度明明很高,但是客戶卻從此不再上門。
評量分數與滿意度都是一種報表,但是如果要知道事實,應該直接觀察行為。
其次,人類習慣結構的資訊,猴子只有混亂的訊息。當猴子太在乎報表,就忽略真正有說服力的,其實還是訊息。
這個道理很簡單,你以為慈禧太后會比較相信奏摺,還是太監小李子耳語所傳遞的訊息呢?原來,慈禧太后也是隻猴子嘛!
人類讀的資訊,通常是行為發生後的整理;而猴子之間的訊息,卻代表著行為發生前的觀察。
當一隻猴子開始詢問房價訊息時,就代表他即將要買房。人類喜歡整理資訊,告訴我們上個月的銷售狀況;而猴子的訊息,卻告訴我們未來一個月的銷售機會,哪樣比較重要?
人類的資訊通常都企業交易系統下的副產品;猴子的訊息,則是來自於市場的聲音。
市場的聲音愈來愈重要了,你比較相信人類專家的評價,還是身旁的猴子朋友或陌生人的評價?
搞數字的人類有一個特點,喜歡把一個很簡單的東西,搞得很複雜。但是猴子的世界是簡單的,所以需要視覺化;猴子看圖形,只有人類看密密麻麻的數字。
台灣人每日平均上網兩個小時,標準差0.8個小時不具管理意義,分布圖一看再清楚不過,原來都是年輕人在上網,老年人不太上網。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就是一種視覺化。
大數據 可讓猴子再進化
最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現在的科技讓你的一舉一動所留下的痕跡都被記錄著。過去,資訊科技整理的是資訊,喜歡訊息的猴子不太愛用。現在的技術開始蒐集與分析猴子們喜歡的訊息,這種海量的資料整合需要雲端科技。
為了因應海量數據時代的來臨,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應用,成了下一波的挑戰。在資料蒐集方面,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感知器。
在分析上,文字、社會網絡、影音…等分析技術,也將愈來愈成熟;在應用端,視覺化、行動化、雲端化,也會讓大數據的應用愈來愈普及。
資訊確實有用,但真正具有說服力的,其實是訊息。
經過演化,人類早已學會將雜亂無章的訊息簡化成數據、製作成報表。
邏輯的人類,管理靠的是數據;機伶的猴子們,管理卻需要大數據。大數據的技術,終於讓這些猴子們有再一次進化的機會。
嗅商機 制敵機先成贏家
抱歉,我們真的都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有一次我受邀在一家集團企業內對他們高階主管演講,我開場的第一句話就告訴他們:「你們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我們能在集團內晉升到決策階層,是社會中前1%的菁英、是不正常的人,但是這個社會,卻是由另外99%正常人所組成的;菁英,無法了解正常人在想什麼?
人類的世界瞬息萬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尤其市場競爭與經濟趨勢脈動,往往需要即時判讀,才能比對手早先一步察覺端倪,嗅出寶貴的無限商機。當然,世間事沒有絕對,過與不及都不好,人腦也好,猴腦也罷!畢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習得其中精髓,才能戰勝大環境的物競天擇,成為最後適者生存的大贏家。
跳脫傳統思維的桎梏,輕鬆換腦、快樂思考,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從平凡中開創更多可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