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賽已接近尾聲。比數大幅落後,隊友無力支援,滿場觀眾沒人看好你有逆轉的幸運。你孤獨地站在投手丘上,心有未甘,卻無能為力。這時候,你怎麼辦?
        是像北海道札幌商業隊錠者博美,被「怕輸」的恐懼擊垮,信心崩潰逃回休息區?還是像台灣嘉農隊吳明捷,忍著撕心裂肺的痛,也要用盡力氣將被鮮血染紅的小白球,一球球射向對手?
        《KANO》製片魏德聖說過,「真正的運動家精神,不是在輸贏之間,而是面對輸贏的態度。」真正的工作者精神,也是如此。想像這些情況:
        距離業績結算只剩5天,你對著計算機左按右按,發現:「糟糕,達成率只有一半……」
        國外主管臨時決定明天要來台視察,老闆指派你做出半小時簡報,說明2013年績效……
        你在客戶辦公室外準備提案,卻看見客戶和對手有說有笑、共進午餐回來……
        每一個月結算、每一個任務、每一次提案,都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想贏,除了要有企圖心、打死不退的毅力,還要再加上一點「憨膽」–明知不會贏,也要撐到底的傻勁。
        因為,如果太會算計、太在乎成敗,只要一發現苗頭不對,信心就垮一半,不必對手發動攻擊,就兵敗如山倒了。太早放棄的人,搶不到決賽資格;但不放棄的人即使輸了,依然會贏得對手和觀眾的尊敬,因為,你是最難纏的第二名。
        再把鏡頭轉回商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我們幹什麼都要堅持!」但是,堅持到最後一刻,不只靠熱血,更需要成本。何時該逢低加碼,何時要認賠殺出,如何做出有智慧的判斷?
        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莎貝拉‧肯特 ( Rosabeth Moss Kanter ),提出了12個問句,協助我們自我檢視:
1.一開始使你投入的原因還存在嗎?還是有重大的外部變化發生?
2.這個方案所要解決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其他替代方案也不被認可?
3.如果停止投入,狀況會變得更糟嗎?
4.繼續做下去比較省錢,還是從頭來過比較划算?
5.這個願景能吸引更多追隨者嗎?
6.領導者是否依然有熱情、有承諾、而且專注付出?
7.是否有足夠的資源繼續投資和調整?
8.抵抗和懷疑有逐漸減弱的趨勢嗎?
9.執行團隊被鼓勵要堅持下去嗎?
10.有趕上關鍵截止日期和重要里程碑嗎?
11.進步、問題被解決、新活動起步、趨勢轉正向的訊號,有出現嗎?
12.有做出任何重要成就,例如成功的公開展示、模型製作、或觀念證明嗎?
        如果答案大多是「對」,那就不要放棄,繼續重整團隊、找好資源、回應批評,堅持下去。如果答案是「否」,那就另起爐灶吧,換個方向,路更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