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界總體來說狀況不佳,好像只有村上春樹的《1Q84》一枝獨秀,但仔細看還是有一些零星的火苗出現。其中,有一位沒沒無名的新人作家去年底出版的「青春小說」,竟在「企管」領域受到注目,銷售數在今年6月就突破90萬本(紙本書和電子書一併計算)。據一家書籍代理商調查,它在2010年上半年暢銷排行榜裡名列第三(第一名是《1Q84》第三集)。這個成功案例隱藏著什麼樣的創新因素?

這本書的書名是《如果高中棒球隊的助理小妹讀了杜拉克的「管理」》,但封面是由一個知名「萌系」畫家所畫的女高中生插圖,乍看就很像以中學生和御宅族為取向的「輕小說」,也就是以10多歲的國中、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

女高中生師法管理之父

此書文體淺顯易懂,一般高中生也容易閱讀,情節也不出乎年輕人小說常有的簡單成功故事──東京郊區一所高中的弱小棒球隊,以一個成員的行動開始提高實力,為參加「甲子園」全國比賽拚搏。甲子園是日本高等學校棒球選拔大會,日本高中棒球隊採一縣一校方式(只有東京和北海道有兩校)。

特別的是,這個故事基於「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所寫的企業管理古典名著「Management(管理)」組成。主角是在棒球隊裡擔當雜務的一個女高中生,有一天出乎意料地碰到這本書,想要把其內容適用於棒球隊的經營,經常引用《管理》內容,對他們隊的每個活動加以考察,像是「我們的『顧客』是誰?」、「我們怎樣進行『行銷』?」、「如何提高鍛鍊的『生產性』?」「我們『創新』的要害在哪?」這些情節包含一般上班族也可以學的「企業管理」訣竅。

到底女高中生和杜拉克是透過什麼緣故連接起來的呢?關鍵是「manager」這個詞在日本的獨特用法。這個詞,英文本義為企業經理或管理人員,以及棒球隊、足球隊等「總教練」。現在日文中也有不少企業用此來表達管理人員,但在運動領域,向來就指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就是隊員當中一些不參加競技而專從事多方面雜事的人,像是準備練習預定、記錄比賽結果、還有照料競技員身邊的事情。

企業經營vs.青春小說

在日本很多學校運動隊有傳統由女學生擔當這個「manager」工作,接近一種「氣氛製造者」,炒熱「氣氛」讓大家融入情境的那種作用。這部小說的主角就是所謂的「女子雜務員」,她首先誤以為杜拉克的《管理》一書是運動隊manager的參考書,就熱情開始學習。

作者岩崎夏海原從事一些電視搞笑節目的企劃工作,後來參與女子偶像團體AKB48的製作。兩年前,他在部落格初次提到日文和英文manager含義差距,並寫到「女子雜務員學習杜拉克」的構思,讓一家經濟雜誌社對此感興趣,實現出版了。這樣看來,這本書也可謂是網路社會的一個產物。

「企業經營」和「青春小說」這個意外的混搭,應該含有為創新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相機手機第一次問世時,不少人無法想像如何活用它,但結果分別為相機和手機帶來了巨大衝擊,開創了全新的需求和技術革新:不但提供消費者隨手拍的樂趣,更刺激數位相機相關光學鏡頭等零組件技術發展。而在手機方面,圖片和動畫這些溝通媒體加入了個人通信,激發了通訊技術的快速升級。凡是這種「意外混搭」都隱藏著為創新的某些原動力。

二大族群跨領域結盟

而這本書把日文「manager」一詞成功地結合了「企業管理人員」和「高中生」這兩個族群的內容模式,就在商務書和輕小說兩個本來看起來不相容的市場領域間,找到了新的出路。

這本暢銷書的背景包括,現在日本企業幹部世代與以前不一樣,比較容易接受次文化性娛樂。既有的資訊資產透過某種編排(故事化、舉例、簡單化等等)萌發不少新需求。例如,這幾年來日本一些古典小說陸續改編成漫畫,開發不少新讀者。這本書也算是一個好例子,給不少人第一次認識杜拉克的機會,很多高中生也可以藉由這本書,深刻體認企業經營的「大人世界」意外地接近自己的領域。

世上的「創造」幾乎都不是從無變有,大多是既存事物間的某種配合。我們處在這個全球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就可以嘗試無數的「意外混搭」,從此尋找一些推動未來社會的創新概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