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達
高中女生和同伴聊天,話題不離食物,講到日本料理,女生突然說:「土瓶蒸是天底下最好喝的湯。」同伴興奮接腔:「我也覺得。」一講到土瓶蒸,一群人的興致全來了,女生還提議,來辦個喝土瓶蒸大賽,看誰喝下最多壺的土瓶蒸。
後來,他們還評比喝過的土瓶蒸,列出好喝排行榜。從宜蘭的日本料理店、三峽的名氣店到台北市那家連鎖日式吃到飽,都榜上有名。女生說她有一天要組一個土瓶蒸考察團,吃遍全天下的土瓶蒸。
她的夢裡,卻可不能缺了爸爸媽媽。當年,可是爸爸媽媽帶她去鶯歌玩,在一家陶藝作坊裡,老師傅要親子檔試做土瓶,意有所指地說:「土瓶蒸是天底下最好喝的湯,用自己做的土瓶來喝,更是天下美味。」他們滿手都是陶土,在轉動的轆轤上卻弄不出個形狀。當然,可想而知,爸爸掏錢買了個土瓶回去。而且,媽媽用那只土瓶只裝過一次湯,從此就放在閣樓的置物箱。
土瓶蒸是一種古老的食物,用土瓶來裝那一小盅湯,當然不是為了喝湯,而是為了順應茶道文化的興起和盛行。在室町或德川幕府時代,總不能一天到晚喝茶,要填肚子又要優雅重禮,就有廚師想出了土瓶蒸的點子。總不能在迴游式花園或金閣寺,感詠櫻花盛開之餘,還大啖炸豬排和相撲火鍋的吧。
但是,這個女兒到底是懷念土瓶蒸的味道,還是小時候跟爸媽一起的那趟鶯歌之旅呢?上了高中以後,女孩有了自己一國,就很少再有機會和爸媽一起出遊了。有一次,她心血來潮,上閣樓想找到那個土瓶,帶到學校和同學一起做土瓶蒸,找是找到了,但歲月在樸拙廉價的陶瓶留下了斑駁的痕跡,很像是陳年的記憶,大概已不適合再用來喝湯,她想了想,又把土瓶放了回去,有些記憶,也許留在過去也好。
一口口的斟著喝,像是日本電影裡的文人品茶,土瓶蒸的喝法絕對不是重視花巧的,也絕不誇張,像以前台灣人間的夫妻和親子關係,愛是殊少說出口的,但溫溫的一個眼神,問一句「吃飽了沒?」在小巧的茶壺蓋裡啜一口清湯,一次一口,天長地久。
媽媽是跟女兒說過這麼有學問的話:「妳看,一個個土瓶蒸就像一群嬰兒房裡的小寶貝,外表看起來都差不多,要傷腦筋的恐怕是爸爸媽媽了。」女兒那時正要喝一口湯,她歪著頭想,她這個女兒,曾經讓爸爸媽媽傷腦筋嗎?
直到現在,當你來到鶯歌,路過那家陶藝作坊,老師傅還在,只是更加蒼老了,還是會招呼客人:「來做個土瓶吧,土瓶蒸是天底下最好喝的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