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玲
許多人對保險業趨之若鶩,卻對保險業務有錯誤認知,以為只要不停地解說保單,「動動嘴」就能成交,卻沒顧及客戶真正需求;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會深入了解客戶需求,不去碰觸保險「地雷區」,以求永續經營,業績長紅。
未發揮同理心
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200%高投保率,許多人對保險有一定了解;擁有30年保險業務經驗的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張烱銘說,在幾乎人人有投保的情況下,一人可能就有兩張以上保單,保險行銷工作已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依賴人脈,甚至對客戶強迫推銷。
張烱銘說,保險業務應站在客戶立場,深入了解他們的潛在需求,用協助客戶解決問題的角度提供商品,才有機會打動客戶的心,而非將商品功能及報酬率誇大或避重就輕。
在資訊發達與客戶權益意識高漲的情況下,日後客戶終究會知道業務所說的是真話或假話,一旦糾紛產生,客戶循管道提出權益保護需求,業務人員無論是否在職,都須為自己的錯誤付出法律代價,如此也徹底破壞客戶對業務的信任。
中國人壽處經理鄭景杰提醒,保險從業人員忌短視近利,因為一張保單對客戶來說,年期動輒10年至20年甚至終身,不可為達到一時銷售業績,就忽略準客戶的潛在需求。
他建議保險業務員應養成定期拜訪服務客戶的良好習慣,不輕言放棄,假以時日必能有所收穫。
張烱銘也指出,保險是一門專業學問,需要長時間累積經驗,才能建立深厚行銷能力和紮實的專業知識,但是面對客戶,業務員卻忌濫用專業。
有些新進業務為了強調自身專業,說明時使用許多保險專業術語,讓客戶聽得「霧煞煞」,反而容易被直接拒絕。
鄭景杰補充,業務員不可濫用專業術語,因為不是每位客戶都是保險專家,「應將專業留給自己,將了解留給客戶」,與日常生活結合,用淺顯易懂方式說明。
比如客戶不了解終身跟定期保險的區別,可向客戶解釋:終身險像買房子,房貸依年限繳清,即可擁有該房屋;定期險像租房子,必須定期付房租,如果不續租,就無法繼續住下去,也就是說,投保期結束將無法繼續享有保障。
另外,有些業務為了彰顯自家保險的優點,往往大肆批評同業,張烱銘認為,若客戶提出同行的同類型產品時,不要批評比較,因為商品沒有最好或最壞,差別在於聚焦重點不同。
折佣打價格戰
批評同業對銷售商品並無幫助,應凸顯商品的競爭優勢,不打價格戰,不妨以業務員本身優質的售後服務說服客戶。
張烱銘也提到,保險禁止「錯價退佣」。
部分業務員以折佣金方式,希望提高成交率,但保險賣的是保障和服務,業務員少賺錢,服務也不會用心,不應為獲利打壞市場行情,因為下次想再次銷售,必定會再度落入不得不折佣金的窘境。
鄭景杰表示,錯價退佣不但無利可圖,業務員還會留下壞名聲;應找到商品利基,在合法法規內優惠客戶,讓客戶覺得物超所值,不做惡性競爭,如果客戶認同業務員的「價值」,將不會只在意「價格」。
業務員希望有好業績,自己也必須付出努力。
張烱銘指出,新進業務員面對不成交的保單,容易產生放棄念頭,但「現在不成交,不代表以後都沒有成交機會」。他說,拜訪客戶最忌「虎頭蛇尾」,開始一頭熱,一天選擇拜訪10位,後來卻10天才拜訪一位。應定時拜訪,耐心地服務客戶,成交機會才會增加。
此外,業務工作時間彈性,可以自由調配時間,屬於「自主」型的工作,若想擁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好業績,就必須「自律及自我要求」,重視時間管理。
不懂時間管理
鄭景杰說,他會請業務員進行「箱型時間管理」,提供類似小學生功課表的制式表格,設定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
比如,依時進辦公室學習、出門拜訪客戶等,都是保險業獲得優秀成績的不二法門。
保險業另一個特點是「收入無上限」,業務員可憑藉自己的行銷能力按件計酬,加上客戶每年的續期保費,都會協助業務員墊高收入;但有人從事保險業務工作賺了很多錢,收入卻是來得快,花得也快,最後戶頭空空,白忙一場。
鄭景杰提醒保險業務,在教導客戶儲蓄,協助管理財務風險的同時,也應回頭檢視自己的金錢管理是否得當;應先打理好自己的財務,才能幫忙客戶理財,也幫更多公司內的業務員成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