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廣播節目中談理財。有位來賓談到她一個扼腕經驗。8年前她存了一筆錢,到上海工作時,訂下一個上海浦東的預售屋,每平方公尺才一萬多人民幣。當她興高采烈打電話給媽媽時,媽媽卻很不高興:「買上海做什麼呢?我們又不會到那裡住。預售屋,妳怎麼知道它一定會蓋好呢?我看妳鐵定是上當的。妳從小就好騙!」


本來她一意孤行,媽媽每小時打一通電話要她退訂,她逼不得已還是打電話給賣她房子那位先生。那位先生一聽她要退訂,一點也沒有不高興,語氣興奮莫名,依約把訂金還她。後來那間房子以更高的價錢賣給正在等買房子的客人。
「我當初買了那房子,現在應該賺5倍了。」她惋惜的說。
老一輩想的都是「不住幹嘛要買」,沒算到台灣的房子比任何東西都會漲。定期存款永遠應付不了通貨膨脹。看來好像是在生利息,其實是在虧本。我們開放叩應,調查上一代與下一代理財方式之不同。聽眾打電話進來,有的說,他爸媽是隨國民政府遷台的,因為等著要「打回去」,所以從來沒有置產的觀念。連他想買房子也百般阻止,害他耽擱了幾年,花了當初3倍以上的價錢。


大把現金還藏枕頭
還有人的爸爸,現在還堅持留現金。「他把現金留在枕頭裡。」一個女兒說:「他認為銀行一定會倒掉。有一次小偷把整個枕頭偷走,不過他還是繼續把錢藏在枕頭裡。」寧願信任枕頭,也不信任銀行。他們應該曾被某一年的擠兌風暴嚇到過。只要不是平白無故的浪費,上一代最好少管下一代的理財方式,因為時代不一樣了。免得兒女怪你害他賺不到錢。
有兩個原則: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大家一窩蜂時你要冷靜,就可以保泰持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