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達
物價齊漲的時候,有一種身分角色,每個人都逃不掉,就叫「消費者」。從家人到路人,人人都是消費者。
「消費者」跟「心理練功」有什麼關係?
放在心理鍛鍊的層次來看,我們要學的是,在一切都是消費、市場的世界裡,盡力認清事物真相,知道你的錢到底是基於需要,或是某種行銷噱頭而掏出來的。
廣告學大師歐格威有句名言:「產品如同人,各有性格,在市場裡成也商品,敗也商品。」然而,行銷心理學卻早就指出,讓我們掏錢買下商品的因素,往往不是產品,而是賣場內刻意營造的某種氣氛。如果你能看穿種種技倆,這次的練功任務便算圓滿達成。
1.賣場會用鮮花和看來新鮮的水果、生鮮物製造出「新鮮直送」的氣氛,你有時買的是那個氣氛,卻不一定需要那些食物。最常見的就是標榜從牧場直達的牛奶,但新鮮度不一定勝過其他品牌。
2.一些咖啡店會擺出各種熟成階段的咖啡豆,你說不定也看過水果店擺出從青澀到黃透的香蕉,這是一種顏色心理學的應用,實驗發現,當你看見越多顏色,就越可能產生選擇「正確顏色」─對香蕉就是恰到好處的黃─的購買慾望。
3.學習熟悉各種產品「使用期限」的意思,意思不一樣的,有些商品在期限以前就開始腐壞,有些卻可繼續保存。「使用期限」有時只是一種心理障眼法,消費者也不知設下期限的根據何在,最好相信你自己對新鮮度的直覺。
4.瓶裝水的問題,你應該讀過不少了。簡單的問好了,你真的相信有人從阿爾卑斯山取下雪水,跋涉萬里只為解你的渴嗎?喝下太多瓶裝水,耗費過多的油電運輸,可能就會讓「聰明的消費者」良心難安。
5.不要看到「有機」就放心,如果你看過有些「有機農場、雞場」的雞,從擁擠、骯髒、黑暗的角落宰殺後送進有機商店,你很快就對「禽流感」這類名詞很有感了。一個聰明的肉類消費者一定得保證他吃下的動物,都有個「快樂的童年」,「有機」不再是唯一的保證,你要問的是生產的環境,選擇不用人工飼料、自由放養的肉類。
6.製造者和廠商總有一種馬基維利式的威權取向,會為他們眼中不聰明的消費者決定添加什麼維生素、營養成分,就是這種心態才會出現「沒有研究證明食用瘦肉精對人體有害」的荒謬結論。所以,一個聰明消費者的最終任務就是:自己決定自己吃下肚的東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