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閣樓專案」公司營收模式一箭雙鵰;提供場地成為新廚師表演舞台,又可向顧客收取餐費,大廳牆壁也出租給藝術家展覽作品,已打響名號…

晚上7點半,顧客事先預約了座位、支付了120英磅的費用、準備好要吃總共有十道餐點的晚餐。但是,他們走進去的卻不是餐廳,而是位於倫敦東區的「閣樓專案」(The Loft Project)公司。

這家公司看起來像是某個人的家。門外有著主人停靠的一輛腳踏車和細心栽種的植物,門內有著一張大木頭餐桌,不同材質與顏色的餐椅大大小小錯落於桌旁。緊臨的開放式廚房,擺著齊全的廚具設備與調味料。挑高的室內空間,點綴著整牆落地玻璃。

顧客進門之後,先有當晚廚師的幫手遞上餐前酒,然後大家邊聊天,邊看著廚師在廚房裡準備餐點。遇到好奇或不懂的地方,顧客隨時可以提出問題。廚師雙手在忙,嘴巴也不會停。接著菜一道一道上桌,搭配的飲酒也一起現身。大家邊聊邊吃,邊吃邊聊,用餐結束的時分,往往已經逼近午夜。

閣樓專案 提供廚師獻藝

「閣樓專案」以前確實是某個人的家。兩年前,屋主法里(Clarise Faria)的廚師男友想要開餐廳,為了試水溫,法里先在家裡舉辦類似試吃會的晚餐。結果出乎她的意外,「付錢到別人家吃晚餐」這件事,居然大受歡迎。

法里的男友每個周末都辦試吃會。他從顧客的回饋修改餐點,並且證明自己的菜餚具有市場,順便幫自己打些名聲。法里當初的一個想法,結果誕生了兩個事業。一年後,法里的男友如願開了自己的餐廳。法里則搬出住家,推出「閣樓專案」,把一房一廳的樓中樓,變成以餐桌為中心的空間,每個周末晚上,出借給也想讓饕客有機會品味自己手藝的新廚師,再看自己有無潛力開店。

「閣樓專案」的營收模式,同樣為一箭雙鵰。公司成為新廚師的表演舞台,一方面向上門嘗新的顧客收取餐費,一方面向新廚師收取使用店面與食材的費用。就連房內大廳的牆壁,法里也沒讓它空著,出租給藝術家展覽作品,一方面為用餐環境增色,一方面收取展示費用。

「閣樓專案」有如一把多功能瑞士刀。公司開放給有興趣的新廚師租用,有時候也會主動邀請來自國外的知名廚師,或者在地具有潛力的新廚師客串。公司開放星期四到星期六晚上,每位新廚師最少要租用三天,最多可以租用七天,外地來的廚師還可以選擇在二樓過夜。平日沒有使用的時候,公司也出借場地舉辦活動。

「閣樓專案」每晚最多只收16名顧客,每餐的主廚,公司網站上面都有詳盡的介紹,包括照片、學經歷背景、拿手菜單等。民眾可以仔細挑選,在網站上直接預約。

對公司的第一類顧客:新廚師而言,他們擁有獨立展現自己手藝的機會。新廚師是晚餐的唯一主角,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設計菜單,以自己為名呈現餐點,而不是受雇於某家餐廳,受限於種種規定。

饕客嘗新 餐廳就像你家

新廚師可自己邀請顧客,或者開放給所有有興趣的民眾預約。因為餐點的價位並不便宜,公司的座上客不乏在倫敦金融圈工作的人,開店資金不足的新廚師,可能透過這個管道尋找到投資人。對他們來說,這是公司的額外魅力。

對公司的第二類顧客:用餐者而言,他們永遠有新面孔可以挑選。如果「閣樓專案」是一家餐廳,便不存在吃膩了的問題。萬一有吃了會過敏的食材,顧客可以提早告知廚師。另外,公司的食材供應商來源商家固定,公司網站上清楚介紹,商家有地址也有照片,用餐安全多了一層保障。

在「閣樓專案」用餐,顧客不是正襟危坐在一家高檔餐廳裡,而是感覺像在某個人的家中做客。加上公司採用大木桌用餐形式,顧客可以跟其他美食同好認識。席間,顧客能夠起身觀看展出的藝術作品,或者在房內自由走動,比一般餐廳空間寬闊舒適。

如同「閣樓專案」的網站所說,公司在做的事情帶著實驗性質。截至目前為止,這個以餐桌為圓心所畫出的新型消費經驗,確實受到目標顧客群的喜愛。也許有一天,它會變成受到更多大眾喜愛的常見消費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