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眾銀行發言人張寒青在「而立」之年,為自己定下的10到15年的人生路徑是走入學術界。

當時,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作為政治記者的張寒青,也在那幾年,看過國民黨的主流與非主流之爭,也經歷廢省、凍省時期,台灣省長宋楚瑜與總統李登輝間的「權鬥」等。

 

因此,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他開始思考:在看過、經歷過那麼多的人、事、物後,「記者生涯還有突破性?」

想到未來的突破性,張寒青決定做個突破性選擇,走入學術界。從攻讀博士到擔任教授,他為自己設定了10到15年的一步步的中期計畫,剛開始,也確實是按計畫一步步的修得博士學位、在大學覓得教職,並擔任學校的人事主任...。

然而,就像記者生活總是會有突發事件,人生的規畫也總是會有計畫外的變化,張寒青的人生變化來自「少子化」,他看到「少子化」的趨勢,身為人事主任的他比其他人更敏銳的感覺到少子化將衝擊到未來大學的前景。

就在張寒青思考要如何面對「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時,立法院長室需要機要人員,機會也就這麼「因緣際會」的找上了門,那個曾經是他採訪且熟悉的立法院,當再回來時則變為是他的「工作」單位。

立法院,對張寒青來講,雖然不能是說是短暫棲息的地方,然而,也沒有要長久經營的想法,因此在一任立委任期的間後,當大眾銀行董事長陳建平有意延攬他時,雖然心中有過疑慮擔憂,憂自己專業不足,可是轉念一想:「既然人家有勇氣、也願意給我這個機會,我自己為什麼要膽怯?」於是,又有了不同的人生規畫。

從媒體人、學術界、政界到金融圈,張寒青的職場生涯、人生章節,有時按著劇本演出,更多時候是臨場加演,然而,不管是按劇本還是臨場加演,他發現,記者工作的訓練,讓他能夠很快的進入每一個不同的工作,也能很快的學習並掌握到工作的要點。

轉換過不同工作領域後,他說,他發現因為有記者工作的訓練,讓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抓到重點,掌握事件,並做出判斷;特別是,面對事件時,即使不是自己專業的領域,也因為有記者的本能,因此,知道要問誰?誰能解決問題?

當然,張寒青說,過程中還是要經過不斷學習。在每個工作轉換過程中,最難熬那一段是,從自由自在的媒體人成為坐辦公室的大學行政人員,「剛開始坐辦公室時,最難。」

在不同工作領域歷練過後,張寒青有時會回過頭看過去的自己,每當他回頭看前一段的自己時,總是會有警覺,甚至是警惕自己:看問題時,要用更多的面向。這是因為他發現,在不同的領域裡,人們總是會用「當時」的立場與觀點看事情,就像瞎子摸象。

多思考一點,多看一點,用更多的面向看事情,是張寒青多年歷練後,以過來人的身分,對自己的警惕,也是對未來職場新鮮人的建議:事情,不是只有「是與非」,也不是絕對的「黑與白」,中間是有很多的面向與色彩的。

工作,對張寒青來講,是選擇的問題。

從一生只「專注」一份職業的人來看張寒青的職場生涯,可能會覺得不夠「專注」,而這也是唸大學的女兒對他這個父親的疑惑。

 

面對女兒的疑惑,張寒青告訴女兒:「看似不同的工作領域,其實每次工作的經驗都會累積成為下個工作的資源,這無關乎專業,也沒有對錯,是選擇的問題。」看到女兒似懂非懂模樣,張寒青對女兒笑說:「我的人生,也因此比較豐富啊!」

人生豐富與否,每個人的觀感不同,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張寒青因為在不同工作領域的歷練而擁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當他是採訪記者時,他懂的是,如何與人打交道;而當他進入學界、政界與金融圈後,除了要與人打交道外,還要懂得與人溝通、協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解決問題,特別是當出現不同意見時,要懂得如何取得共識。

於是,他從只懂與人打交道的採訪記者,學會了溝通、協調,還有解決問題,特別是學到如何在眾多意見分歧當中取得多數共識並將問題化解。

也因為懂得與人相處,張寒青也從中發現,與人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將對方當朋友看待,也唯有以「朋友」的態度相處,關係也才能夠維持的良好、也才會長長久久,如此即使彼此出現問題與誤解,也會有化解的可能。

他相信,凡事,出發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