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希望能夠成為真正的壓力團體,代表業界講話,且讓政府重視的團體」,這是商總副祕書長劉恆元對自己的期許,她期望盡己之力,助商總成為真正能夠協助業界,又能讓政府不得不重視的「壓力團體」。

劉恆元,一路從單純的編撰「世界台商名錄」的基層人員做起,歷經業務組國際事務及人力資源主管,到擔任副祕書長,在商總的40年歲月,在看盡商場起起落落的同時,「也學到很多。」

 

然而,不管商場如何的風起雲湧,不論商界中人的起起落落,她說,商總就是一個服務會員的組織,雖然聽起來老套,但是,「就是想辦法從中扮演業界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特別是打從她開始代表商總擔任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委員開始,更加感覺到商總就是「想辦法從中扮演溝通橋梁」的角色與定位,過程中當然也感受到其中的難處與重要性。

依商總的角色,是要從資方的立場思考,可是,劉恆元其實是「勞方」,不是真正的「資方」,所以,她不諱言,一開始難免會有思維需要轉換的「卡帶」情形。

不過,當她從勞資雙方不同角度自我進行思辯時,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發展得好,勞工也較能得利,而協助企業界,其實也是協助政府解決問題。

會從不同角度與面向進行自我思辯,劉恆元坦言,是源於過去曾面對兩種不同群體的工作經驗。

在90年代,為讓國防人力能夠訓練轉移到民間,國防部委由工總及商總舉辦「國防人力移轉培訓班」的業務。商總,就是由劉恆元負責。

「那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過程,」她說,國軍,在那個年代,對「民間」來講,是非常不同的組織與單位,而她接觸到的又都是退役前的軍官,從他們身上,她看到了軍人服從、貫徹執令,還有強調紀律一絲不苟的「絕對性」。

這幾年,劉恆元又因商總接辦文化部的委外案,承辦文化創意的業務,「那是另一種有意的過程,」文化人,是完全不受限制的一群,「紀律」,對創意人而言,沒有紀律,就是紀律。

從強調紀律的軍人,到不受制約的文化創意人,劉恆元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中,學到了做事要計畫與方法,但是,思想要不受制約。

特別是,在她擔任副祕書長後,面對事情時不再只單純的只考慮自己本分內的工作而已,會督促自己要更多方面的思考,也會想還能再多什麼?

例如,商總每年都會發佈「白皮書」,今年除了原有的章節外,多了在台外資企業的章節。這是因為劉恆元覺得既然商總每年在提拔優良商人時,也會將外商納入,那麼也應將外商在台灣的經營情況與建言,忠實的反映給政府。

在商總這麼多年,她笑說,聽起來也許老套,但是她覺得,既然都累積3、40年的經驗,就會想發揮它的價值,盡一分心力,貢獻一分力量。

而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有一天商總能成為真正的壓力團體。

工作之餘,劉恆元說,她可是奉行「用力的玩,努力的玩」的人。

玩,她說,是遊山玩水的那種玩,尤其是到海外旅遊,玩的同時還能增廣見聞。

 

用力且努力玩的劉恆元,也在玩的過程中體悟到,如果能用更為寬廣態度看世界,更能豐富生命。

特別是,這幾年她與年輕同事們相處時,發現不少年輕同事總是「自我設限」:不會或不願延伸工作領域,只願意進行自己負責的工作範疇。

劉恆元常常因為工作需要,會調度及調派不同部門的同仁協助需緊急處理的工作時,就會有年輕一輩的同仁立即表明:「這不是當初談好的工作內容」。

對年輕同仁的態度,她不能說不對,但是,有時反而會限縮了成長與學習的機會。就她的經驗,她就是從工作中獲得學習的機會,不同工作領域可以帶來不同的學習與成長。

劉恆元也因此希望,年輕人在職場上能夠用更寬廣的態度看事情,不要自我設限,多給自己創造得到學習的機會與空間。

她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多強調「權益」,然而,就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權益固然重要,但不應陷在「權益」裡,進而自我設限,很多事情,當下看似對己有利的,長遠看,未必真的就是利,反之亦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