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仁

對許多人而言,菠蘿麵包是生活中最經常出現的食物。不過大家或許也都會同意,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好好坐下來進餐,如果早餐的預算稍微寬裕些,如果眼前是一家菜色豐富的早餐店而不是貨色單調的福利社陳列架,如果還有任何的如果,菠蘿麵包或許並不會是大家最優先的選項。

國民早餐的基本選項

菠蘿麵包具備方便實惠的優點,是許多人早餐最經常出現的選擇。也因為如此,小時候爸媽忙著出門工作上班,所以我早餐吃菠蘿麵包;青春期的階段每天都有考不完的晨間考試,我早餐繼續吃菠蘿麵包;上了大學開始存小錢花大錢的窮學生生涯,我早餐依然吃著菠蘿麵包;出了社會開始庸庸碌碌的上班族生活,菠蘿麵包仍舊是我最常吃的早餐;結婚當了爸之後,開始起心動念產生攢下任何一毛錢給孩子花用的偉大情操,我還是吃著我的菠蘿麵包。因此,容我坦白地說這麼一句,菠蘿麵包總提醒我平凡忙碌的生活,為此,我討厭菠蘿麵包。

菠蘿麵包的製作有既定的模式,菠蘿麵包裡頭其實沒有菠蘿,菠蘿麵包一般是不用塞入餡料的,通常會在麵團鋪上奶粉、砂糖、蛋液、酥油拌勻的酥皮,這層簡單的酥皮是菠蘿麵包的靈魂,麵包僅有的味覺享受來自於這層酥皮,進烤箱烘焙前在上頭用刀具簡單切上幾條交錯的格線,另外抹上蛋液強化賣相,這道簡單的功法是菠蘿麵包成形的關鍵,烘烤後酥皮會出現高低有致的菱形格狀,遠看就像是鳳梨的模樣,據說因為表皮看起來像鳳梨,而鳳梨又名菠蘿,因此以這種手法製作的麵包被通稱為菠羅麵包。對於西點麵包動輒需要手工雕琢或是材料繁複的業界標準看來,菠蘿麵包一點都算不上精緻,對於所有麵包師傅來說都算得上是基本的菜色,做工簡單,口味單純,而且可以在烤箱中一次烘焙大量生產,使用的食材也不昂貴,因此反應在售價上多半也都相當實惠。用料大方講究一點的店家,鋪上的酥皮會稍微厚實些,出爐後會呈現誘人的金黃色澤,一口咬下可以感受到誠意十足的甜味在嘴巴裡迴盪。不過,這大概已經是菠蘿麵包帶來最頂級的享受了,大致上這道餐點變化不多,口味差異也不致於太大,能夠容許麵包師傅發揮創意巧心妝點的空間也不多,因此算得上是國民早餐的基本選項,也是街頭巷尾每一家麵包店必備的標準配備。

相對於台灣人製作菠蘿麵包的樸實,香港人可不那麼吝嗇為這道國民麵包添加令人難以抗拒的卡路里誘惑。香港的茶餐廳發展出菠蘿油的吃法,不但在麵包上頭大方頂著厚厚一層的鬆脆酥皮,上桌前加熱過的菠蘿麵包得要從中剖開塞入一大塊冰冷的牛油,吃的是外熱內冷之際裡外交融的滑膩口感,最好的食用時機是奶油將融未化之際的完美狀態,上桌後得要抓緊時間大口咬下,享受嘴巴裡咀嚼著固液態共存的黃金比例,否則等奶油全都化成滴落滿手的油膩,這時吃相就稍減幾分雅致了。在香港的茶餐廳裡,菠蘿油與絲襪奶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黃金組合,奶茶經過棉紗袋濾過奶味、糖味與茶味交融的口感更為均勻,滑嫩的牛油搭上細滑的奶茶入口,滿口的甜蜜最是令人滿足。

相較之下,台灣人吃菠蘿麵包的吃法走的是務實經濟的路線。台灣人吃的菠蘿麵包很少搭配餡料,在經費低廉與期待有限的雙重條件下,菠蘿麵包代表的是平價務實的中產家庭生活風。菠蘿麵包很少需要華麗的包裝烘托,彷彿是約定俗成的慣例,陳列架上的菠蘿麵包通常僅需要塑膠透明袋包裹即可,包裝袋無需商品設計的巧手調教,僅需簡單貼上商品成分與使用期限標籤即可。無論是巷口家庭經營的麵包店、學校裡的福利社、還是連鎖經營的便利商店,都會看得到這一味平價的熟悉身影。菠蘿麵包是最方便也最經濟實惠的早餐,對於趕著上學上班上工的勞苦大眾來說,出門前迅速拎著包裝麵包的塑膠袋,隨手塞進書包公事包裡,只要場合允許,隨意可以掏出來咬個幾口。對於永遠吃不飽的青少年來說,用塑膠袋包裝的菠蘿麵包更是方便,無論是藏在抽屜裡或是塞在口袋中,趁著講台上老師轉身寫黑板就可以俐落咬上兩口,接下來另一手順勢摀住口鼻佯裝沉思,再來就只要伺機在嘴巴裡慢慢咀嚼吞下肚。菠蘿麵包是補充成長能量最方便的營養來源,吃飽喝足後,青春期數不清的麻煩事就彷彿少了一大半了。菠蘿麵包是一天的開始,是一天的中繼,也是一天的終點,菠蘿麵包可以是早餐,可以是點心,也可以是消夜,菠蘿麵包無所不能也無所不在,菠蘿麵包容易滿足需求,卻也難以撩撥期待,因此,我討厭菠蘿麵包。

擁抱與安慰無濟於事

這幾年工作忙碌,孩子也開始上學讀書,每每苦於早晨匆促間無法為孩子料理營養味覺兼顧的愛心早餐,在這樣的條件下,家裡附近麵包店是我們經常惠顧的早餐選項。這幾年台北街頭的麵包店相當競爭,各家師傅總有驅使不盡的創意發揮在西點麵包上,無論面對日式麵包夾心做工的強力挑戰,強調裸麥發酵養生訴求的歐系口感,或是晚近興起撒上濃厚糖霜的美派作風,皆無損菠蘿麵包獨領風騷的地位。菠蘿麵包帶來單純的滿足,口味單一卻不單調,表裡如一扎實地滿足味覺期待。印象中,我們家的餐桌上始終少不了菠蘿麵包,肚子餓的時候吃,嘴饞的時候也可以吃,有了這個簡單的幫手,當好爸爸頓時變得容易許多。為此,我開始對菠蘿麵包產生好感,謝謝這簡單的國民美食分擔我不少的工作。

冬夜裡熬夜讀書趕論文,肚子彷彿特別容易咕噥作響,離開座位飽食之後最易令人心生懈怠而解甲投降,這時候,無須起身離坐即可方便進食的菠蘿麵包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可是命運的作弄最容易在飢寒交迫下人性最為脆弱的時候發生,對於我這種經年累月總喊著減肥口號的人來說,對於人性的考驗在這時候才要開始:「該吃點東西嗎?不要吧?吃消夜會胖呀,該吃嗎?還是不吃呢?可是晚上熬夜讀書這麼辛苦,要對自己這麼殘忍嗎?」是的,我肚子餓了,真的餓了,論文還有進度沒寫完,夜裡雖冷但精神也還算抖擻可以再工作個幾小時沒問題,可是不爭氣的肚子卻在這時候提醒你它的存在,總該得吃點東西塞肚子但又不能吃太飽。我的視線迅速掃過客廳,落在餐桌上的菠蘿麵包。

這塊包裝在透明塑膠袋裡的菠蘿麵包,在夜裡微弱的桌燈映照下,散發出詭異的誘人色澤。昏黃的光線下,原本酥皮烘烤過的金黃色澤更加誘人,凹凸有致的方格酥皮看來更為滑嫩,召喚著我張嘴大口咬下。天人交戰後,我還是屈服了,三口併做兩口嚥下這塊菠蘿麵包,咀嚼之際起身沖了杯即溶咖啡,做好回座繼續熬夜苦讀的準備。可是,天真的我,並不知道一時嘴饞已經鑄下無法彌補的錯誤。是吃消夜變胖嗎?喔,不,比這還嚴重十倍,因為我一時貪圖口腹之欲,被我吞下肚的那塊看來美味的菠蘿麵包,是我兒子精心挑選而且刻意保留打算隔天早上起床慢慢享用的。

人的單純與無知,往往是在做了壞事的當下,對於自己將來會遭遇的嚴厲報應,還處於毫無感知的狀態。這一種無藥可救的樂觀,只能在報應降臨時,無力地怨歎自己當時好傻好天真。隔天一早,我還貪圖被窩裡的溫暖之際就被我兒子悽厲的哭聲驚醒。孩子今年剛上幼稚園,好不容易適應團體生活的步調,早餐時一塊菠蘿麵包是促使他心甘情願走進校園的慰藉,無奈醞釀了一個晚上的期待,殘酷地在我馳騁口腹之欲的快感下碎落一地。我循著哭聲走到餐廳,老婆與女兒環繞著無助失措的小兒子,擁抱與安慰顯然無濟於事,他們倆究責的眼神同時瞪著我,犀利的視線已經集體宣告我一早面臨的重刑判決。

兒子絕望的哭號充斥著清晨初醒的耳膜,撕裂了我為父僅存的一點尊嚴,「嗚嗚嗚哇啦拉拉──是誰吃我麵包?──嗚嗚嗚──我的麵包不見了──哇嘩嘩嗚嗚──我要麵包,我的麵包啦──我要我的麵包──哇哇嗚嗚嗚──一定是爸比偷吃了──一定是爸比──嗚嗚嗚──我最討厭爸比了──嗚嘩嘩嗚哇哇──」儘管我承諾加倍奉還,等一會兒出門後一定買兩個同樣的菠蘿麵包補償兒子的損失,然而這樣的承諾出自一個與兒子爭食的父親口中顯得相當虛弱,絲毫無力挽救信用破產的危機。在孩子嗚咽追討麵包的哭聲中,我感受到費力打造的父親形象轉瞬間崩解。

兒子,請相信我,我知道錯了,我以後真的不敢偷吃你的菠蘿麵包了。

至此,請容我任性地說上這麼一句:我討厭菠蘿麵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