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嘉到命運咖啡館不是要來算命,而是要找曉維商量。
他在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教攝影與短片創作。暑假期間他帶著大學生去指導鄰近社區的中輟生拍照,希望他們透過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藉此提升自己的自信。他對曉維說:「我不愛讀書,大人覺得我很笨很壞,其實我只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我希望幫幫那些年輕人,讓他們思考自己要什麼?妳的咖啡館可以辦小型展覽,可以讓這些年輕人的作品多一個展出空間。」耀嘉的話提醒了曉維,與其抱怨老姊賣簡餐幫人算命,降低咖啡館的格調,不如自己著手規劃一些小型展演,讓咖啡館有新的契機。


攝影就像繪畫速寫
耀嘉常和曉維聊到自己最心儀的法國導演、攝影師布列松「決定的瞬間」理論,他認為攝影就像繪畫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必刻意修改。生命隨時在改變,此情此景一旦消失,就無法改變了:「好的攝影作品,只能憑著觀察、等待還有一顆火熱的心。」「沒錯,我也最討厭那些擺拍、設計的照片,就跟美容的人一樣虛假。」
中輟生的作品一波又一波的展出,孩子們真誠的眼光令人動容。很多客人願意掏錢買下,就當捐錢繼續作他們拍攝的基金。他們用自然寫實的構圖,拍下成人世界裡的虛假、忙碌與滄桑。其中有張照片,一個看似背包客的男人,拋下重擔,坐在街角的咖啡館裡翹起腳來喘口氣。
「這送妳作咖啡館的鎮店之寶。」耀嘉說:「妳的咖啡館名字取得真好,徐緩,這裡就是一個驛站,讓生命中的旅人停留,打起精神,再往下一站。」
瞬間曉維怦然心動,開店兩年,耀嘉是唯一注意到咖啡館那塊低調到不行的木質招牌的人。
(命運咖啡館24)


小野《青出於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