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十五歲嫁給父親,十六歲生子,提前結束了她的少女生活。不知她的心裡是否有憾?
進了廖家的門,孩子以階梯式的排列方式出生,接續下來的幾十年被困在生活的牢籠裡,讓她一路直通沒有陽光的逼仄角落。小小年紀的她,在大家庭裡,要應付妯娌間的瑣細競爭;要輪值一個大家庭幾十口的烹調;要調停院子內幾十個調皮搗蛋小孩玩耍所引起的糾紛;要侍奉公婆、丈夫;接著,還要關照一位少年喪偶的小叔。在艱困的年代,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需她操煩。何況祖母養尊處優,加上長年臥病、身體狀況不佳,非常痛恨吵鬧喧譁。據說孩子只要啼哭不到三聲,祖母立刻一個枕頭從臥房甩出。這時,母親就得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飛快提起啼哭的孩子,一邊摀住孩子的嘴巴,一邊往外頭狂奔,免得婆婆發飆。
這樣的母親,從未有過青春年少的流金歲月,幾乎是從童稚直接躍入少婦生涯,缺乏美麗的憧憬,沒有撒嬌耍賴的權利。生活裡,只有重擔和責任。我簡直沒辦法想像她是如何「小孩玩大車」地捱過那樣的漫漫歲月。
母親的傳奇閱讀之旅
約莫我六歲時,也是父母結縭二十年左右,父親突發奇想,賣了無法負荷的農地,從四合院的老家搬遷到較熱鬧的潭子縱貫公路旁,從此自立門戶,專心當個基層公務員。放下了大家庭重擔的母親,似乎一下子心情輕鬆了起來。可能就在那時,她無意中邂逅了鬧市裡的那家租書店,慢慢開始了她的浪漫傳奇閱讀之旅。
沒有學過漢字的母親,到底是如何識得國字。隨著母親的往生,成為一個沒有謎底的謎。閱讀是她抒發情緒及排遣時間的方法。只要一得空,就看她一卷在手,那種怡然自得的神態,跟她平日一貫的氣急敗壞,真有天壤之別。當時年紀還小的我,因此對租書店裡的書有著莫名的嚮往,認定其中一定有些我還未曾嘗過的美好滋味。於是,我虎視眈眈的,每每趁著母親不留神間,偷偷翻閱。這一翻閱,立刻被牢牢吸引住。小三開始,無視於母親的威脅、體罰,從此欲罷不能,我和母親一樣,變成了一隻不折不扣的書蠹。
母親偏愛閱讀愛情倫理大悲劇的小說;爸爸不看書,他喜歡聆聽收音機裡的說書人敘說歷史及民間傳說。印象中,父親對母親看書的嗜好,並不反對,卻也沒有積極支持;同樣的,母親對父親聽說書的事,也似乎沒有表示過任何意見。他們一個用眼、一個用耳分別接觸小說與民間文學,雖然各走各的路,從未相互交流或討論彼此的嗜好,卻無形中同時影響了我,一步步將我帶領進入文學的領域。爸爸知道我常耳朵貼著牆壁偷聽他正聽著的收音機裡的說書,有時忍不住還會背著母親跟我切磋說書的內容。媽媽不一樣,她真是沉得住氣,為了怕我沉迷看小說而耽誤課業,她悄悄閱讀、獨自反芻,明明知道我偷看她的書,就是從不肯跟我稍稍分享半分。但也由於母親這樣的矜持與堅拒,更為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平添幾分偷窺的刺激和樂趣。
也許十五歲就一頭栽進婚姻的母親對浪漫有超乎尋常的憧憬,她百看不厭的是瓊瑤的小說,瓊瑤小說裡的女主角,常常已人入中年,卻猶然具備讓男人如痴如狂的魅力,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正補償了母親雖曾年少卻未曾有過癡狂的遺憾吧!《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一簾幽夢》、《煙雨濛濛》、《庭院深深》……一本又一本,可想而知,母親應是隨著小說情節的進展編織著無限的綺麗幻想;而我,因為難耐寂寞鬱卒,也亟需浪漫傳奇既甜蜜又辛酸的曲折反覆,來鎮壓一逕苦悶的升學夢魘。
當時,總是很納悶,言情小說的內容再是纏綿悲傷,我也從沒看過母親看書時流過眼淚,一向好強的她,公開的閱讀態度也顯得莊重、矜持。我懷疑她總是在我放學前整理過牽腸掛肚的情緒,然後,鄭重地將書本藏進榻榻米下或櫥櫃的夾層裡,再若無其事地哼著日本情歌在廚房中烹煮食物,只在極少的時刻殘留下鼻眼紅腫的痕跡。這跟我邊哭邊偷看,常常因涕淚漣漓、過度沉浸而事跡敗露,因而挨揍的情況,堪稱大相逕庭。
母親對閱讀極度熱愛,除了租書外,也常撙節用度,購買蒐藏。晚年,還對某些被借閱卻一直沒有歸還的書耿耿於懷。《菟絲花》的行蹤成謎,讓她很是懊惱。外子因為屢屢聽她提起,一回,乾脆抽空陪母親去牯嶺街舊書攤尋書補恨,母親看到一家家盈溢著舊書的舖子,張口結舌,興奮得不知如何是好,恨不能將所有喜歡的書統統搬回家去,外子也因為此行博得體貼多情之名,母親還四處張揚他的孝順德行。
發亮眼眸裡的少女心
除了閱讀之外,母親還有另一項特別的愛好:她極喜歡玩偶。陪她去市場買菜或逛街,只要看到賣玩偶的攤販,她一定駐足觀賞。甚至像小孩子一樣蹲下來,一臉欣羨地拿這個、取那個地把玩,時不時仰頭跟老闆討價還價一番。尤其在街角看到騎著小腳踏車繞行的小玩偶或是聽到拍手聲就會眨眼睛或扭腰擺臀的小娃娃,更是眼睛發亮,怎麼也捨不得走開。每當這時候,我望著母親像孩子般笑開的容顏,總揣想著:母親對玩偶的癡狂,是不是因為沒有經歷少女階段的一種下意識的心理補償?
母親走了之後,我回去整理老家。客廳櫥窗內、樓上儲藏間裡,盡是各式各樣的玩偶,從動物布偶、飛彈模型、瓷娃娃……到公仔,母親的櫥窗裡,充滿了童趣。一件件,都各有來歷。或坐或臥的一群調皮小和尚,打拳的、釣魚的、躲迷藏的、光頭帶墨鏡的……不一而足,是母親上市場買菜時的附加戰利品;王建民公仔是外孫女買電腦時的附贈品;大陸黑眼圈的熊貓和木製的一對喜氣洋洋的韓國新人,則是父母親一起遊歷中國和韓國時攜回的;穿日本和服的女娃,是我在京都的轉角街道上買回來的;盪鞦韆的小丑是我們一起去東歐旅遊時買給她的;十幾個趴趴熊是銀行年終的贈品;一群姿態各異的毛絨絨娃娃是孫子從吊娃娃機裡夾出來的;而一尊半人高的大型布袋戲偶是我在宜蘭夜市裡幸運地抽中的;飛機的模型則是女婿從任職的單位購買送她的……兒孫們知道母親喜歡,一逕蒐集了來,母親看到玩偶時晶亮的眼睛,猶如孩童般澄澈。然而,或者因為節儉成性,母親自己總捨不得花錢買,除非是菜市場裡的便宜貨,最終,童心還是不敵經濟考量。
藏於玩偶的美好時光
一回,外子陪著母親去郵局寄匯票,經過櫃台,發現櫃台上立著兩個綠衣郵差的公仔,母親歡喜得不得了,高興地問櫃台內的先生:「這敢是贈品?」當他抱歉地回說非贈品、是販售的,母親邊嘀咕著邊怏怏然走開;外子隨後伺機偷偷買了兩個藏在隨身書包裡,回家後,母親見了女婿叢書包裡掏出的那兩個小綠人,忙問價錢,一邊直說:「唉呀!太浪費了!無彩人的錢!」卻按捺不住地眉開眼笑起來。那兩個郵務士就一直夙夜匪懈地站在寵愛他們的女主人的玻璃櫥櫃內,忠心耿耿地,直到母親病逝猶然直挺挺屹立。
另有一回,大同大學通識中心邀我去演講。因為已然去過多次,所以,再三陳辭,婉拒邀約。那位前來遊說的老師非常盡心,年年以不同的理由誘惑遊說,譬如:知道我酗咖啡,便以濃郁香醇的咖啡引誘;洞悉我愛慕虛榮,讚美的話一直甜如蜜。那回,我本辭意甚堅,她忽然惆悵地說:「我們已經為老師準備了兩個可愛的大同寶寶公仔和四只大同寶寶吊飾哪!……現在怎麼辦啊!老師不能再考慮看看嗎?」
我原本準備好的堅拒說辭,忽然在那瞬間從嘴邊溜走。母親的眼睛驀地躍上腦海,啊!當她看到遙遠年代的大同寶寶時,眼裡將會煥發出何等的光采!我於是拐彎抹角順勢應承了下來。果然!當我突如其來地將那兩個大同寶寶奉上時,母親驚喜得簡直闔不攏嘴巴!四只大同寶寶吊飾則因為長得一模一樣,難以區分,外子於是在他們的臉上各自塗抹上不同的顏色,甚是逗趣,母親也當寶似地蒐藏。
母親過世已經三年有餘,老家幾經裝修,面目已然全盤改觀。舊有的家具、衣物或分送他人或忍痛送進回收箱,怎麼也不忍割捨的是母親生前閱讀過的珍愛藏書和她所鍾愛的玩偶。我特別在二樓主臥房醒目的位置上,讓母親最愛的玩偶陪著她和父親的遺照一同棲身於大型的玻璃櫥子內,且讓他們面對著一櫃子的藏書。
每次回老家,看到父母微笑坐看那些可愛的玩偶和書籍,總錯覺他們仍舊和往日一樣神采矍鑠,不過暫時去了遠方,我因而不再感受巨大的悲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