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裡工作穩定,待遇也不錯,但不管怎麼努力,終究成績只會歸於公司啊,我的服務做得再好再親切,出了這扇店門的客人永遠只會記得是這家店而不是我這個人。」

第一位對我灌輸這般「個人品牌」理念的,是一個在連鎖餐飲工作的女孩子,她比我年輕好幾歲卻已經是兩個小孩的媽了,換言之直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歷程遠比我完整的多。也許是因為這樣吧,考慮的事情自然遠比不屬於任何團體多我周詳並且多元。

「所以我辭職了。」她說:「今天是我最後一天上班。」

她工作了幾年的這間分店距離我家只是過個馬路的近距離,全日提供空調、咖啡,還有成排的筆電電源插座,隨客人愛偷(?)多少電就給多少啊之大器的哩,所以窮人我很常光臨,一週起碼有三至四個下午是在這裡吹冷氣發呆混過去,喔不,我的意思是努力沉思與思索人生的奧義啦(不過就算思索出了人生的意義又怎樣呢可以吃嗎?)。

如果說這兒還有什麼能挑剔的,大概只有由於本人真的太常出現,即使是如此沒特色的臉,久而久之也被員工看熟了呀就自動覺得認識我了這樣,三不五時就要搭訕幾句,譬如正在看什麼書?喝啥飲料?當然通常是些無關痛癢的閒聊啦,我無法說我熱愛陪聊天,但至少人家也沒惡意啊笑笑就過了。

我想這程度哈啦的重點在於我們彼此心裡都十分清楚打打招呼不等於交情當然更不代表因此成了朋友,所以誰也不會透露更多私人訊息,頂多是抱怨天氣太熱或最近又胖了這類,完全是沒壓力的才對。

因此當她蹲在我桌子旁邊忽然就說起了離職與之所以離職的前因後果時,我還真有點吃驚,「這些不是內心話嗎不是只會和熟朋友討論的內心嗎但怎麼會告訴我呀我可是連妳姓什麼都不曉得耶!」

「方便給我電話嗎?」她不理解我內心的慌張倒是表示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連絡。

我只好寫給她了。怎麼可能拒絕一個一秒鐘前還在對妳掏心掏肺的人對吧──雖然直到五分鐘前妳都還不知道原來你們是可以分享心路歷程的朋友。

無獨有偶的,好友也在差不多時間宣佈辭職消息,打算另闢事業版圖要專職經營網拍。

「我受夠加班了!」好友大洩不滿:「什麼公司嘛只曉得壓榨員工勞力,老是加班加班做得要死要活的但誰感激過我!」

好友原本隸屬會計事務所,負責整理客戶交代的帳目資料或報稅業務等等。會計是她的老本行,所以問題不在於適應不良或力有未逮,而是常見於中小企業為節省成本只把人事設定在最低導致人力不足,一個人一份爛薪水卻是兩人工作量,加班到半夜的恐怖狀況甚至曾經長達一星期!

「然後天亮的八點又要打卡上班哪一天只睡三小時誰受得了!」過勞的好友因此免疫系統失調造成下肢嚴重水腫,整個人還吹氣球似的胖了一大圈。

她說這次生病令她明白了,待在好像公司的這種體制裡工作,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啊因為上頭的人永遠只會以為妳的認真是應該的,做得再多也是公司得利,努力半天的成果卻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於是向來保守持重的她像是要翻轉人生似的破天荒決定創業,隨即於年前遞出辭呈,脫離十年上班族模式,轉而投入看似盡其在我的網拍市場,說這是自己的生意啊做給自己的,從此以後所有努力的成果都將只歸於個人。

詢問好友業績目標?「一萬元。」她說,一個月能夠淨賺個一萬台幣就夠了,反正她住家裡沒啥開銷,足夠過日子就成了。

而連鎖店小姐則是在離職後不久,大約只是幾星期吧,已經打過電話來聊到了她的新公司,「XXXX,聽過嗎?」據說算是一家年輕的外商公司,她說過了這麼一陣子才連絡是因為之前都在上課啊做職訓,接著又好奇我的財務規劃等等?

是啦然後我才明白當時她之所以向我索取連絡方式,不是因為真的好欣賞我捨不得失去跟我做朋友的機會,卻是視我為潛在客源,什麼個人成就啊說得那麼好聽但其實就是轉行業務改行拉保險去了。

「抱歉本人很窮是貧戶啊不可能為妳擠出買保險的預算。」我心裡這樣想,但這麼下面子的實話實在講不出口,只好很孬地選擇逃避,一個月不接她的電話,期間甚至連對街的咖啡也少喝了──只為我意外發現她偶爾會與同事一塊兒到這兒開會或處理報表之類。

「我是不是嚇到妳了?」這麼說來我人間蒸發的對策大約算是成功了吧,至少她已察覺我是有在躲她沒錯。後來有次有機會和她小聊一會兒,我豁出去似的洩露專職寫作不餓死就不錯了的祕辛,她才大驚失色的表示她和同事都以為我賺很多耶起碼是中階主管的月薪。令我都不好意思再爆料舊時還有報紙專欄寫的時候,除非特殊狀況,不然一個字一塊半的潤筆費累積起來每月稿酬總共也不過就是新台幣幾仟啊,何況顯然個人品牌經營失敗的我現在還沒有報紙寫哩。

「還是我也轉行做網拍好了?」寫到這兒,我忽然想到。

往好的方面想:至少此後前任連鎖店小姐再不曾追著我問何時有空看一下她公司的壽險計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