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盧希鵬

個人相信,「幸福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企業經營的主流,因為「沒有幸福,成功何用」?於是,許多企業紛紛開始標榜自己對於幸福企業的追求,一則吸引留住人才,二則善盡社會責任。

果然,許多企業開始申請公家單位與公協會的幸福企業認證,學習要如何做(to do),才能成為幸福企業。

不過,最近看了一本新書,書名是《真誠,獲利不請自來:打破商業規則的領導故事》,這本書主要是針對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不道德行為,提出作者在修道院中的觀察。書中強調的是to be,而不只是to do,或許可以給追求幸福企業的公司參考。

聖經上說:「你們是世界的光」(馬太福音五章14節),注意經文上說的,不是要我們「做」世界的光,而是我們本來就「是」世界的光。「做」與「是」之間,不只是信仰的哲學,更是一種新的商業規則。

過去幾年,許多商業模式強調的是企業要「做什麼」(to do)才能永續經營,而這本書則強調,企業「是什麼」(to be),遠比做什麼還要重要。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許多畢業的博士班學生問我,要「怎麼做」才能像一位教授?我跟他們說,你不是學習「做」一位教授,而你根本就「是」一位教授。因為你「是」教授,你「做」什麼都像一位教授,如果你不「是」一位教授,「做」什麼都只是一位冒牌的教授。

這個道理也能應用在幸福企業中,誠信不是「做」出來的。

我在教授電子商務時,提到「誠信」(to be)是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最佳方式。因為企業是自私的,所以企業間需要經過許多手段(to do)如契約、談判、監工、分潤等方法,防止彼此的爾虞我詐,使得企業間的交易非常麻煩。

所以近幾年開始強調真誠事業、真誠領導、真誠產品和真誠品牌,但是,真誠不是「做」出來的,這本書奉獻領導學給世人最大的警惕是:要真誠,因為你本來就是!

要如何成為「是」真誠的幸福企業?這本書告訴我們,首先要「活出」你的使命、個體「生命」的轉變,以及社群「生態」的承諾。重點不在方法,而在活出、生命、生態三項重點。我相信,只有生命,才能產生生命。

過去企業策略強調的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只是一種想法,這種不一樣的想法,一旦賺錢,很容易引來模仿者,讓企業疲於奔命。

我個人這幾年提出一種「識別度」(identification)的策略觀,差異化策略是一種「做什麼」(to do)的想法,而識別度則是一個「是什麼」(to be)的印象。對於一個企業,是什麼(識別度)遠比做什麼(差異化)來的重要,因為你「是」一個真誠的幸福企業,別人將無法模仿。

在策略思考中,我們想了太多的to do, 而忘了企業只要堅持企業的核心價值,久了市場就會認識你。企業與個人都是一樣,「是人」比「做人」 重要很多。問題是,你是怎樣的人? 你的企業,又是怎樣的企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