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寶誠

「時間」是上帝所賦予人類最公平的資源。祂給了每個人每天24小時,而且無法儲存或暫停。具有高效能的領導人都明白「時間」是一項限制性因素,若不能好好管理時間,更遑論管理好其他資源。

然而,經營環境競爭激烈,導致領導者個個都像走馬燈一樣轉不停,經常會發現自己被排山倒海的會議、書信通訊所淹沒,不斷與工作以及時間奮戰。因此,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便說:高效能管理者必須養成的五種高效能習慣中,第一要務為時間管理。

做好時間管理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原因在於多數領導者雖知要做時間規劃,但過程中容易因變數與意外,讓計畫趕不上變化,淪為紙上作業,難以轉化實際的應用。由此可知,妥善做好時間管理的重點,在於如何辨識工作意義以及善用、分配時間的「人」本身。因此,領導者必須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分配時間。

美國管理學家所提出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以「重要」與「緊急」作為X軸與Y軸,進一步區分出在每日工作內容,以釐清「重要且緊急」;「重要而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的事並加以紀錄。再比較每件事預估與實際所需時間的落差,作為檢視一己在管理時間上,是否充分發揮時間效能,是否落實將時間分配給「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還是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如此才能得知自己的「時間槓桿」(Time Leveraging)。

舉例來說,自2003年開始,我應邀每周撰寫一篇有關創新經營的文章,刊登於此「經營管理」版。爾後,因應時、勢、事於個人的學習上,管理上的體悟、觀察及經營管理上的一些信念、心得與讀者分享,專欄的構思與撰寫,亦變成為筆者每周固定、重要且緊急的功課,轉眼已十年有餘。

然而,有感於所有企業與組織均致力追求卓越發展,以達永續經營的目標,台灣未來更將朝向高價值的服務輸出;要進行各種創新智能的蓄積,背後需要有足夠的情報資源作為支撐。由於想做的事太多,時間卻太少,有所得必有所捨,故將終止此專欄之耕耘。

個人與組織蛻變,來自每天持之以恆的努力,一如時間管理之落實。除了記錄之外,其次是學會「授權」,給予別人承擔責任的機會,以聚焦完成更重要的事情。最後則為整合「零碎時間」。

高效能領導者皆知,使用分割零碎的時間處理工作並不會產生價值,唯有整合完整的時間,才足以將重要工作順利完成,並對組織做出貢獻。

「記錄、授權、整合」是做好時間管理的三項重要的基礎,將使領導人節省精力,專注大局。欲成為高效能領導人,需從時間管理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