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讓一個人走出自我生命的格局。
陳記糬老闆陳志和是漁夫,他只有國中學歷,當漁獲漸少,他也面臨失業的困境,阿媽及媽媽在家自製的麻糬副業,成就了他的第二春。
他抓住90年代觀光崛起、美食報導四處搜羅巷中小吃,以家中聞名的麻糬吸引記者目光,初創業便擊出亮眼成績。
在台東,麻糬是路邊兜售小吃,他開店引顧客上門,在一片看倒聲中,買地、蓋屋,以明亮店面服務客人,更堅持手作,只因他想將這門傳統生意,做成百年老店。

阿公、父親鏢旗魚為生,陳記糬老闆陳志和國小畢業就跟著以鏢旗魚聞名的父親上船捕魚,「在台東杉原,人家稱他『鏢旗魚達人』。」「好天和父親去捕魚,歹天在家和媽媽做麻糬。」是他的漁夫生活寫照。
熱愛大海,又身為長子,他認為自己將一輩子討海為生。直到漁民大量使用流刺網,他面臨「鏢不到魚」的困境。生活難過,1996年被稱為「公車麻糬」(搭公車到台東市賣麻糬)的母親陳洪金卻被旅遊記者發掘,想報導她的故事。
從鏢旗魚中學會「看準時機」,陳志和直覺這是很好的機會,「媽媽不願意被訪,告訴記者,等我做麻糬,你一定要來採訪。」催生轉行。


媒體報導 買氣激增
「賣船,還完欠款只剩3萬元。」他和太太黃美鳳用極少的資金,在台東市博愛路租下一間鐵皮屋開店。當時,這在台東是創舉,「人家說賣麻糬是乞丐生意,端在外面,沒有店面,到處兜售,在市集、漁港賣。」黃美鳳說。
陳志和父母堅決反對,「一個麻糬只賺5元,賺了,還不夠付租金。」在一片看「倒」聲中,他對麻糬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並認為要走的是觀光客市場,「美食節目正在流行,觀光、雜誌都在寫。」
2個月後開店,記者如約採訪,報導刊登後他形容盛況:「博愛路塞車,來買麻糬的人排很長的隊伍。」「第1個月營業額9萬多元」他信心大增。福禍相依,數月後鄰居房舍失火,波及店面,「第一次放長假,想怎麼辦。」夫妻倆環島後決定重頭開始。


日本取經 服務感人
想經營觀光客,陳志和說:「了解觀光客要什麼,去學習。」只有20坪的鐵皮屋,環境不佳,「下雨天客人拿著雨傘在外面排隊,沒地方可坐。」雖然老一輩的觀念認為,「每個商家都是這個樣子」,他卻想走出不同:要有透明的玻璃,讓客人看到麻糬製程,有桌椅能讓客人坐下來喝杯茶…。
想法的開啟,與2000年京都旅遊有關,他到清水寺麻糬老店,被他們服務感動,「老闆娘快60歲,客人來90度鞠躬、端茶給所有人喝,每個人喝了好喝的茶,都會買。」陳志和心想,他也要經營一家百年、手工製作的老店。


買地蓋店 堅持手作
於是,省吃儉用度日,將賺的錢慢慢地存下來,2005年買土地、蓋店面,「外面謠傳,我中了樂透。」黃美鳳闢謠道:「他很努力,早上4點半起床做麻糬,下午出海捕魚。」
初期,店內只賣3種傳統口味麻糬-紅豆、綠豆、花生,再加入芝麻、綠豆、旗魚等新口味,尤其旗魚,不但是他漁夫生活的標誌,也與家族有最深連結,「是小時候的記憶。」陳志和說:「跟著阿媽做,自己想吃就包魚酥,發現很好吃。」
然而,想將旗魚包進軟軟的麻糬中,卻沒那麼容易,「魚酥太細,魚鬆太硬,要介於魚酥和魚鬆的口感。」苦惱之際,遇見現在的供應商,願意為他製作客製化旗魚酥,緩解困境。
經營17年,陳志和仍強調麻糬手工製作,他坦言:是掙扎,但是,「進入機器就回不來。」「日本百年老店,用手作和服務經營,媽媽靠麻糬養5個兒子,我可以養2個孩子,10個員工。」他說明。因此,思考店面未來走向,他如此堅持,更以老店精神,耕耘一手成立的陳記糬。

【營運概況】
每月營業額:100萬元
進貨成本:40萬元
人事成本:40萬元
利潤:20萬元
註:以上部分資料記者估算


【創業成本】
初期投資:3萬元(含店租、食材成本等)
後期投資:2000萬元(買地蓋房1800萬元,生產設備200萬元)


【陳志和小檔案】
年齡:1967年(45歲)
學歷:國中畢業
經歷:
˙13歲,小學畢業後,跟著父親討海,開漁船、鏢旗魚
˙22歲,退伍後,到台中讀國中夜校,半工半讀
˙25歲,回到台東,繼續從事漁業
˙29歲,因漁業面臨困境,以母親的麻糬創業,取名「陳記糬」
˙38歲,買地、蓋屋,搬至現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