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聽聞台南的「藍曬圖」赫然停業,不禁想起當年和建築師朋友專程從台北驅車南下,替這人文聚點打氣。深夜在破陋的空間內,與新結交的藝術家、作家一見如故,言不及義暢飲至天明。馬上打從心底喜歡上這無造作的新所在。其實當初還不太明所以,大家還未了解的是它的影響力,可以如此至深,至遠。轉眼竟也10年了。


這次重返舊地,海安路比之前繁華許多:商店招牌、壁畫、街頭藝術裝置,到處五顏六色花紅柳綠,被刷了白漆的「藍曬圖」,越發顯得突出。整個建築剖面的舊牆,都被油漆遮掩了過去,在初春的台南陽光底下,新一層光鮮欲滴的白漆,異常耀眼。
可是「藍曬圖精神」 在周圍已經發揚光大,水銀瀉地般在整個台南市的大街小巷流傳。民間經營的小店,開在帶有騎樓的老店鋪,但見訪客進進出出,看看又摸摸。小店鋪們有種手工打造的味道,難得的抗拒了大城市連鎖店模式,為這城市編織出一張更大更精密的藍曬圖。

新店舊舖不輸京都
新冒起的二手書店、服裝店、咖啡屋、藝術畫廊,為老樓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原本老字號的帆布袋專賣店、擔仔麵店、粽子店並排比鄰打成一片,完成了這城市的獨特台南調調,既不是日本京都,也不是有葡、荷遺蹟的麻六甲。新店舊舖為這地方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效應。
在國際連鎖店還沒嗅到好處,緊跟入駐台南市之前,料想這些具有創意的店鋪,享有的是低廉的租金。闊大的空間,可供自由發揮奇想,店頭家可以做愛做的事情,走他愛走的路。就像10年前充滿理想的「藍曬圖」。
台南目前自得其樂,也吸引外來遊人共樂其中,這情景特別令我想起20幾年前倫敦的東區。原本幽暗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區域,看起來沒什麼商業吸引力,引來的是一幫有想法的年輕藝術家,一夜間變成了倫敦潮流聖地。店鋪、餐飲、爵士樂廊、電影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創立的White Cube Gallery更平地一聲雷響徹耳,證實了志同道合的勇往直前可以無懼。而今東區成了倫敦的另類聚點沒錯,但房地產價格也貴得像紐約的蘇豪區了。
民間的力量個別為舊店翻新,凝聚成城,竟也為台南重新尋獲了新定位。有個性的台南人對自己的城市,似乎比台島上任何一處的人還要信心滿滿。在出版業了無新意的當下,大小書店裡竟然擺著好幾本細寫台南新現況的書,丟下的石子蕩漾起引人注目的漩渦。像當年那本熱極一時的畫冊,熱銷台北必須做的101件事,縱容讀者們按圖索驥。現在到台南走一趟,便順理成章,成了件天經地義,不可錯過的事情了。


陳家毅《思慕的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