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益彬
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因為一個不當的決定,除了損失數千萬、數億廣告費,更會影響品牌成長及拖累企業獲利,但行銷決策要如何做,才能做得對,做得更成功呢?
全球知名的品牌專家馬丁.林斯德(Martin Lindstrom),常為財星500大企業提供行銷決策建議,他告訴企業主:做行銷決策,不能聽消費者口中說的片面之詞,而是要看大腦,因為神經科學實驗證明,消費者講的是一套,大腦做決定又是另外一套。
為什麼林斯德要這樣說?原來他在擔任行銷決策諮詢的過程中,常有一個疑問:行銷史上有很多決策很正確的行銷案,但成果卻戲劇性地差,例如,全球各國為了鼓勵戒菸,政府不僅要菸商在包裝、廣告上標示大大警語,甚至把因吸菸導致的肺癌圖片放在包裝上,但成效總是不彰,為什麼這些嚴厲的警語及圖像都沒作用?
林斯德決定應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及腦電波儀(SST),對全球上千名經過問卷調查,表示他們很重視廣告警語及圖片,也會減少吸菸的愛菸者,測試他們說的跟大腦的反應有何不同。
他向八家大企業募集了700萬美元(約2億台幣),並邀請歐洲頂尖的神經科學家蓋瑪.凱華博士(Dr.Gemma Calvert),她是英國華威大學應用神經造影中心主任,率領全球200名研究員,十位博士及教授進行跨國性研究。
當每一名受測者躺在fMRI掃瞄艙內時,會看到一個像汽車後視鏡的儀器,這個小螢幕會出現一系列,從各個角度拍攝的「吸菸有礙健康」的警語及圖片,受測者觀看這些幻燈片時,研究人員會請他(她)們按下一組按鈕,以表達自己期待吸菸的強弱度,這時研究人員能從電腦螢幕上,觀看是那個大腦部位「正在產生反應」,研究人員因此會看到「真相」,是厭惡的腦部還是喜歡的腦部在做決定?整個測試程序費時約一小時。
全球的受測者都測試完畢,團隊忙碌五個禮拜進行分析後,凱華博士向林斯德提出報告,他們都被測試結果嚇了一大跳:所有警告標誌,不管是在香菸包裝的側面、正面、背面,都無法產生任何抑制吸菸者渴望吸菸的效果,正確地說,所有警語效果是:零。來自政府的規範、全球123個國家的幾百億反菸廣告費全部無效,大腦誠實的反應,證明所有的心血及投資都浪費了。
凱華博士更勁爆地說,事實上任何強調吸菸會導致肺氣腫、心臟病等各種警語,都帶來反效果,因為各種fMRI腦像圖及SST腦波圖,都證明它們會激發位於非意識腦部,又稱為大腦「快樂中心」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產生吸菸渴望,所以可以說所有的戒菸警語,等於在鼓勵吸菸者:現在就把菸點上吧!
這個本世紀最先進、耗費最多、動員最大人力的消費者研究,提供給行銷決策人員決策上的三大準則:一是消費者說的話不可靠,也就是負責在問卷上回答說會受戒菸警語影響的「意識腦」不可盡信。二是大腦負責購物決定的是「非意識腦」,它的反應是直覺及反射式的。三是行銷廣告的策略及創意,都要對準「非意識腦」才真正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
現在,你可以有把握地做出準確的行銷決策了,只要把行銷焦點鎖定在「非意識腦」,激發消費者做出直覺性思考及反射式行為,你的銷售就成功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