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安

每個人在解讀城市印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然後得到城市故事的一角。在進出泰國清邁幾次之後,發現「謐靜山城」這樣的形容好像不太適合它了,反而喜歡從它的名字當作開頭,並在心裡攤開、交疊兩份地圖,對應建都當時的「新城」年代和如今清邁賦予自己的新形象,再和想認識它的旅人敘述這座泰北大城。

 
古城中心的三王像,述說著清邁往昔的歷史。
 
著傳統服裝的小朋友參加節慶遊行,滿臉笑容迎賓。
 
Vieng Joom On茶點走健康輕食路線。
 
Pillar House精品旅館維持優雅殖民風建築。
◎關於那年 3美男合建新城

清邁(Chiang Mai)在泰文原意指「新城」。之所以被命名為新城,主要是當時從清盛出身的明萊王拿下清萊、攻下孟國南奔後定都在魏功甘城,但因為水患頻頻,迫使國王不得不搬家,左看右看就相中三面環山、有水有木的清邁建立新城市,於是乎,新城落定也同時展開藍納王朝的新頁。

清邁建城之初,是由明萊王、素可泰王國的蘭甘亨大帝以及泰北的帕耀國王聯手,合作前提是協助友邦也是為了結盟抗緬。位於清邁古城中心的「清邁藝術文化中心」門前,3位國王的健美塑像是紀念這段歷史佳話,也刻畫著城市發展的開始。

在經歷建都後的黃金盛世、末期被緬甸搶下管理權200年、民族移居等等,都在清邁落地並融合發展出自成一格的文化,一直到19世紀中/末,清邁才正式併入泰國版圖,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數算到現在不到百年,也是新入籍的城市吧?

◎古城屹立 娓娓述說新故事

先後完成於1800年的四方古城牆與5座城門,是清邁最外顯的歷史形象與景點標的,而城牆圈住的區域,也是心中新舊清邁交疊地圖最有趣的一塊,另一區則是濱河東岸。

位於北方的白象門過去是皇室貴族專用,現在城門外有座同名的傳統市場,早市收攤後傍晚小吃市集登場;南方有兩座城門,又以清邁門為要。清邁門過去曾為經商要道,城門正對的打銀街據傳是明萊王在移都時,把銀匠師群聚於此,現在仍有數家銀飾店以打銀師傅親手製作當做門面,鄰近的Wat Sri Suphan廟裡有座用銀和錫打造的佛殿也是在地產業原型的印記。而今打銀街成為每週六傍晚開市的徒步街,沿街小販綿延數百公尺,買賣依舊熱絡只是不限銀器,從創意小物到木雕飾品應有盡有。

位於東向的塔佩門(Tha Phae Gate)在泰文原意是船舶碼頭,因為向著濱河,過去是水運商務入城的必經之門。現在的發展模式不輸當年,塔佩路上有茶館、衣飾店,從塔佩門往城內走,主要道路Rajadamnoen道路兩旁和街巷內有各式咖啡館、雜貨設計小店、香氛店、精品旅館,每週日下午開市的週日徒步街就在這裡,攤販多到延伸至廟門前庭,規模大過週六徒步街和觀光夜市。

清邁具有歷史意義的佛寺多坐落古城裡,現在因為這些店家的進駐,讓旅遊心情得以稍作轉換也可以再放慢腳步。無論是老屋新裝或是要傳達本地溫暖閒適氣氛的旅館、民宿也是各有千秋。這些新元素或多或少讓古城跳脫歷史形象的窠臼,並創造出一種驚喜感!

濱河邊 越夜越熱情
再來一個對照組。蜿蜒清邁城東的濱河過去不只供民生汲水也是和鄰國商貿往返的水道,跨過Nawarat大橋的Wat Ked區,就是過去商船停靠的碼頭之一,而今驗證過往貿易的異國風猶存。

靠近橋頭的清邁第一座也是泰國第一座基督教堂,就位於清邁本地品牌Wawee連鎖咖啡店的對面,雖然兩造建立年代相差百餘年,但同為外來文化的呼應也很有意思!再往北走,Rarinjinda飯店保留一座由緬甸人打造、已有150年歷史的全柚木建築,高掛先祖從中國帶來的永源石匾一直都是Gallery餐廳的發言人,對街的泰絲品牌Vila Cini、清新家飾品牌Oriental Style也一直在中泰式商鋪木屋裡。後巷的137 Pillars House精品旅館改建自19世紀歐洲商賈舊居,主打頂級英式殖民風格。對應起來,這區當初的角色似乎沒有走味,反而以一種精神不死的方式延續著。

此外,河邊還有帶有印度風的下午茶館Vieng Joom On以自行調配的茶品加上自製甜點,曾掀起英式午茶風潮;剛開幕的Sala Lanna飯店也因為義大利餐廳獲得好口碑。老字號餐廳Goodview和Riverside有適合旅客的料理,也有許多泰國歌手在這裡舉辦演唱會,吸引不少當地年輕人在此打發漫漫長夜;沿河邊往南走,亦有大型酒吧餐廳每天安排在地Live Band排班接力熱唱到午夜。

變與不變 依舊美麗
由於清邁市中心仍有部分地區有建築限制,大約是從舊城到白象門、往西到外環道路以內一帶,建築物不得比寺廟的佛塔高,於是乎站在山上的素帖寺往山腳下望,城牆清晰可辨;站在城中央,因為周邊沒有高樓,城門和寺廟建築最為明顯,也讓城市看起來維持風貌多年,那種樸實自在氛圍確實吸引許多旅人駐足。

隨著觀光和城市發展,不到10年光景,鄰近清邁大學的尼曼明路(Nimmanhaemin)原本只是新住宅區,瞬間增加了許多咖啡甜點店、夜店酒吧或餐廳、設計雜貨、精品飯店,年度Nap設計週也成為定期活動。2011年的水患引發曼谷人北移置產,新穎昂貴的公寓建案在尼曼明路亦如雨後春筍。

以往在清邁一枝獨秀的Central Plaza百貨商場,2013年中,陸續有「Promenada」、「Central Festival」、「Maya」等大型購物商場入境,且不論本地是否需要這麼多商場,對旅客來說都是利多。

婉轉清邁民歌、城牆、泰北織品、藍納的傳說、緩慢的城市步調……,每次奔向這座城市也都為了印證或追求這一切不變的療慰。是的,過去清邁人有自己的文化且向來也以此為傲,沒有要追逐世界潮流的腳步,他們用自己一貫的節奏生活著。但如今,2015東協發展在即,境外投資也陸續跟進,觀光發展日益加速,城市會怎麼改變無法預料,但以依戀清邁的外來者角度,衷心也私心的祈望清邁人維持原有的態度,繼續傳頌泰北的美麗傳說。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泰國航空經曼谷轉機至清邁。

◆簽證:需辦泰簽。

◆時差:慢台灣1小時。

◆匯率:新台幣1元約換1.07泰銖。

◆相關資訊洽詢:泰國觀光局:http://www.tattpe.org.tw/Main/Main.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