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回到家一樣喔!」這是到過「閃Shem」餐館的人,對店內環境最多的形容與讚嘆。這家店的催生者、也是老闆娘兼主廚的曾士恬,從孩提時與家人探索美味的回憶出發,以一個「可以讓大家休息的地方」為圖像,多年來不斷的反覆學習、摸索,終於在故鄉台南實現創業夢想。

「金融風暴」、「 22K」,這些名詞所鑲嵌的社會議題,是這兩年跨入30歲的七年級生,初入社會所面臨的集體困境。面對薪資停滯之際,房價與物價依舊堅挺,「創業」二字似乎變得這麼遙不可及時,曾士恬卻選擇在逆風上行,以7年的蟄伏孕育一個幾乎是她一手一瓦搭建起來的園地。

 

時間拉回200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曾士恬,進入醫院擔任行政人員。儘管生活尚稱穩定且物質無虞,但她漸漸覺得這樣一板一眼的節奏似乎跟自己不合,她開始想像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面,那是一塊讓愛熱鬧的自己聚集朋友的所在,也是從小喜歡跟家人到處吃新餐廳的她,專屬的美食實驗室。

就這樣到了2010年,曾士恬離開舒適帶,開始在台南各大西餐廳、咖啡廳打工,以便近距離觀察餐廳的營運,更利用休假日嘗美食、熟記味道。為讓廚藝從業餘「晉級」,她開始進修廚藝,常常是下午4點下班,6點再飛車到官田,午夜才踏進家門。在陸續取得中餐烹調、飲料調製的丙級證照後,她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上台北!」當時曾士恬就像一塊吸收量無限的海綿,因此當家鄉的美食養分已不夠吸允時,她拿出經濟奇蹟時代,台灣創業家「一卡皮箱走天下」的精神,孤身北上,繼續吃東西、學烹飪。儘管昂貴的學費、器材讓積蓄見底,卻也與許多的名師接觸,逐漸打通美食的任督二脈。

2013年,經過1年北上學習、行囊滿滿的曾士恬,被認為距離開店「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她覺得不夠,「因為我還不算真正瞭解食材」。那年,她與好友結伴環島,親赴各式蔬果的產地,與當地農人、牧人交流,諮詢適合食用的時節,進而領略食材在貨架上的價格變動。

回到台南後,為了找一個「可以讓大家休息的地方」,她又花了11、12個月搜尋店面,最後終於在西門商圈發現一塊「有點隱密」、「有個花圃」、趨近於理想圖像的店址。

2014年10月,「閃Shem」開幕,曾士恬終於站在這塊親手油漆的吧台裡,將多年來腦裡記的、嘴裡嘗的、手上學的,化為一道道料理,讓往來的客人體驗她小時候與家人探尋美食的感動。

問她是否已完成夢想?曾士恬不願承認、也沒有否認,言談中她透露一種自己的雙眼,是望向更遠方的心思意念。無論如何,「閃Shem」的誕生,都是現在年輕人感嘆自己是「失落一代」、就業環境不佳,以致於對未來茫然時,最激勵人心的真實見證。

不論是為了學烹飪、嘗美食、試食材跑遍全台,還是親力親為的把「閃Shem」呈現出自己的理想樣貌,她都相信只要努力、不斷堅持,再不真實的夢都會有成真的一天。

事實上,曾士恬的堅持也為她帶來不少貴人。像是「閃Shem」在清隔間、重新裝潢時,與她素昧平生的土水師父,看這女孩整天忙進忙出、親自監工、甚至兼施工,便熱心指出部分房子的結構問題,還表明「免費幫你做」,讓曾士恬能夠在有限的預算裡,為「閃Shem」架構出健康的骨幹。

 

「當開店時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有,」曾士恬回憶道,舉凡監工、洗牆、修電燈、砌花圃、栽種植物,到開店所需要的桌椅、餐盤、擺飾,「就一個個把他拼上去」。就這樣,度過從無到有的苦悶與辛勞,色料溫和、空間舒適、「好像回到家一樣」的閃Shem,終於收割在每個用餐、聚會的人面前。

儘管目前「閃Shem」被許多美食部落客,定位為法式早午餐廳、西式簡餐店,但7年多來不斷在中西餐兩領域精進的她,沒有想過要被「類型」限制發展。她透露,將來除了西餐外,還會有中餐元素加入,似乎在預告未來「閃Shem」的美食土壤,定將比現在更肥沃豐腴、潛力無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