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布倫
想像一下孔雀七彩繽紛的羽尾,它們一無是處—龐大而笨重,讓孔雀行動緩慢,又難以保持乾淨,簡直就是向肉食性動物發出「來抓我」的訊號。達爾文甚至說他一見到孔雀羽尾就很不舒服,因為孔雀羽尾的存在是對天擇論邏輯的最佳反駁。可是羽尾可以吸引雌孔雀—如果雌孔雀比較喜歡與色彩豐富一點的雄孔雀交配,那麼下一代將同時包括色彩比較豐富的雄孔雀以及愛好繽紛色彩的雌孔雀,所以,隨著演化歷史的開展,最後成就了雄孔雀的羽尾。這就是生物學家所稱的「性擇(sexual selection)」。
物競性擇 有異性緣者勝出
身為聰明的生物,我們能夠在「性擇」這個知覺層面上加以運作以吸引他人。人們相當努力要改善他們的容貌,多數時候是想要變得年輕一點,就使用唇膏、腮紅、修眉毛、假髮、髮片、植髮等等。人們也使用整形手術與肉毒桿菌素,加上低技術方法如捏捏雙頰讓自己看起來氣色好一點等古老的訣竅。
重複曝光 熟悉度為好感加分
在「慾望」這個主題上,長相並非一切,因為有些特質是在臉孔或身體上看不到的,例如,熟悉度(familiarity)。許多文獻論及「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人們喜歡他們熟悉的人事物,這是頭腦運作的一個理性方式,假使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你所熟悉的事物可能是安全的。所以,重複曝光效應應用在吸引力上,就解釋了某些鄰家女孩(或男孩)的吸引力。
此外,當你評比陌生人的臉孔,長相也並非一切。有研究發現,吸引力的一個主要因素,與普通、對稱、性或類似特質等等都無關──而是當事人是否有微笑。
炫燿式行為 秀出自我價值
心理學家吉爾費‧米勒(Geoffrey Miller)認為,人類天性中許多更有趣與炫耀式的面向,也是透過性擇而演化發展出來的,目的是向對方宣傳自己的價值。我們也是透過這種方式來顯露自己的好身材,米勒在此也把舞蹈納入,還有大部分的運動、藝術、慈善活動,以及幽默感,米勒認為,大腦是一個「壯觀的性裝飾品。」此處我不打算仔細討論米勒的鉅型理論,但是他有個關於「昂貴傳訊」性擇的見解,值得我們探究一下:個人特質的展示只有在其涉及某些花費、某種程度的困難或犧牲,才會被他人當真。
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很輕鬆地做出同樣的展示,那麼它就沒有什麼價值,因為人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充充樣子。昂貴傳訊的情況出現在人們贈送彼此禮物,尤其是求愛期間。米勒以誇張的語氣問:「一個男人為何要送女人一只毫無用處的鑽石訂婚戒指,當他大可買一顆上等的馬鈴薯送她,至少她還能夠拿來吃?」他的回答是,禮物本身的花費與毫無用處就是它的重要特徵。鑽石是作為愛情的象徵,馬鈴薯不是,因為多數人只會送他們在乎的人鑽石,所以發出的訊號就是財富與承諾的某種結合。其他訊號包括改名、搬家,以及情人名字的大號刺青,而且不能是熱水一洗就能輕易除掉的那種刺青貼紙。
高價值承諾 傳達浪漫愛意
婚姻很顯然也是一種承諾,而且只要離婚很難的話,結婚的價值意義就愈高(也愈成為愛情的一種象徵)。相對的,無論是多理性的婚前協議,都有其反效果,因為你是公然地把憂慮的訊號傳給對方,認為關係有結束的可能,而你要保護自己免於損失。一個男人在妻子不再能受孕之後,做了輸精管結紮手術,傳達的訊號是,他不會離開她而和年輕一點的婦女生小孩—可是如果輸精管結紮手術可以回復,就不算浪漫。
不理性的吸引力 讓愛情更誘人
我們常說那些吸引我們的人只是剛好具備某些特質,但我們愛上的是個別的人,而不是人的某些層面。如同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所言:「愛情是全面誇大一個人與其他所有人之間的差異。」
愛情如此運作的理由來自於愛情的「誘惑」力量。如果你跟我在一起是因為我的聰明、財富或美貌—與我個人情況是完全相反—那麼我們的關係就很脆弱。
心理學家史帝芬‧平克扼要敘述了這種憂慮:
你如何能夠如此確定,一個未來的伴侶不會因為理性的原因而離開你呢?答案就是,不要接納一個一開始就基於理性理由而想和你在一起的人作伴侶;找一個因為你是你而承諾和你在一起的人作伴侶。
這樣的承諾似乎不理性,但是它是一種有吸引力的不理性,而且如果對方也對你有興趣,這就會更加吸引人。「抱怨你的情人長相、經濟能力與智商符合你最低限度的標準,或許會扼殺浪漫情調,」平克注意到。「要擄獲一個人的心是要作相反的宣告─你愛上對方因為無法自拔。」
〈作者小檔案〉保羅‧布倫
知名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以有趣的例子闡述心理學理論,援引兒童發展、哲學、神經科學以及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揭開左右我們生活、愛情、消費選擇的關鍵情緒力量,破解快樂背後的行為心理,最新著作為《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