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有個快樂的童年,比拚功課來得重要,孩子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全的發展、人際關係好不好,才是法國爸爸媽媽所優先認同的……。

每當放學時間,踏進孩子的學校,常會聽到法國爸爸媽媽問孩子:「你今天和同學好嗎?有沒有交到好朋友?」

前幾天,在附近的兒童公園,我女兒與班上好幾個同學相遇,連暖身的動作都不必,快速且水乳交融般地彼此玩得興高采烈的,其中一個摘取公園草地上的黃色水仙送給我女兒,邊遞邊說:「妳是我的好朋友,所以送妳這朵花!」玩著玩著,有個小小孩跑來向我女兒要走那朵花,另一個同學問她:「妳的花呢?」女兒很快的回答他:「因為那個小小孩想要,我就送給他了。」

這個同學拍拍我女兒的肩膀,接著摟著她說:「我喜歡這樣的妳,妳是我的好朋友。」

有時候,幾個孩子當中,某個因得不到其中一個人的糖果,就會說:「你不再是我的好朋友了,我這輩子不再喜歡你了!」這個被要求給糖果的孩子,即使猶豫的一下,看了對方一眼後,十之八九都會退一步的將糖果送到對方的手上,大夥馬上又玩成一片。

上面的景象常常出現在法國生活中,總讓我充滿驚喜,尤其伴隨著意外的鮮明感受,畢竟他們不是大孩子,其實才三、四歲大這麼小就懂得思考、關懷甚至考驗彼此,真的很不容易,也讓人對孩子內在的潛力充滿美好與應該注意的感覺,不容我們大人小覷。

<教養大不同>回家沒功課 孩子盡量玩

在我個人的成長過程與教書的7年生活中,在自己與同學的身上、彼此父母或在學生家長身上,我從沒聽過這樣的對話,大多數的時候聽到的都是:「上課的時候有沒有專心?有沒有注意聽老師的解釋?」

要不然就是問孩子:「今天的功課有沒有寫好?聽考有沒有考好?」

好不容易放學時間到了,接著趕補習的場,回到家都晚上九點以後了,相對法國孩子,他們放學後,不是在兒童公園伸展筋骨大展身手,要不然就是在家吃點心和玩玩具,即使小學後,在法國相關法令的規定下,學校老師無權派作業、指定功課,用意就是要讓孩子沒有課業壓力,自然而然快樂的長大。法國人的觀念裡,孩子就是要動,骨骼成長才會健全,充足的運動與睡眠,孩子在身體上的生長與心智上的發展,才會良好。而台法彼此之間這極大的迥異,來自生活文化的差異下,對孩子教養觀念走向截然不同。

<文化大不同>人際關係比功課重要

在台灣,成績永遠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大人小孩都是這樣看待成績的價值,中國士大夫的思想,讓每個人的心都傾注在課業表現上,常顯得焦躁且好沉重;在法國,人際關係是人生各個重要時刻的最佳通行證,從小開始有沒有好朋友,也就是有沒有與人交往能力,自然是最被關懷的地方,課業表現好不好當然也很重要,但那是長大後的事情,小時候有個快樂的童年,比拚功課來得重要,孩子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全的發展、人際關係好不好,才是法國爸爸媽媽所優先認同的。

不過,也正因為人際關係在法國格外的重要,在事情的一體兩面下,可想而知,對外國人或移民而言,他們的孩子在法國想出人頭地,自然比法國白人家庭的孩子來得困難。

畢竟在語言的隔閡與文化差異下,加上法國人保護主義與排外意識濃厚的多重障礙下,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處境,並非處在真正平等的立足點上,原本來自好意的人際關係,在是否公平性觀點上來看,就有隱藏性的負面價值在其中,的確可惜。而我們台灣在過度競爭下,讓孩子失去童年自然應該有的歡樂與自由選擇志向的樂趣,相對法國著實薄弱許多,這更是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