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都說愛情不可求,但是科學研究發現,愛情其實是一種可以被控制甚至創造的「毒癮」。

美國人類學者海倫費雪(Helen Fisher)為了了解愛情對人腦可能產生的影響,於是做了一次實驗。她找來兩群男女,一群正在戀愛中,一群剛失戀,用斷層掃瞄機(MRI)一一掃瞄這些人的腦袋之後發現,戀愛中的人腦子裡有個區域特別活躍,而那個區域只有在人吸毒時才會特別活躍。所以她確定愛情對人腦的影響有如毒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失戀時時常常覺得自己快活不下去。

然後,海倫也發現人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時會抑制大腦分泌多巴胺(Dopamine),連帶使人失去談戀愛的衝動,她非常擔心這件事,因為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1億人服用抗憂鬱藥物,她憂心忡忡說:「當人不再相愛,這世界將成為一片荒漠」。

2000年,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因為對多巴胺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人類於是也更了解多巴胺的奧秘,這種只有在人戀愛、吸菸和吸毒時才會大量分泌的物質,其實非常重要,控制多巴胺的分泌則可以治療憂鬱症和帕金森氏症。

這些對於愛情的醫學和科學研究一層層揭開了愛情的神秘面紗,也讓人類對操弄和控制愛情這件事有更多的想像。於是就有科學家研究各種讓人與人之間能讓人產生愛情的方法,比如讓陌生的男女一同搭一輛車,並且同坐在後座去遊山玩水,利用這種放鬆的方式想讓彼此的腦子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結果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女人竟然愛上開車的司機)。

所以,人類對於愛情的科學探索和發現愈來愈多,但不表示人就更能得到愛情或更容易對愛情感到滿足。相反的,當時代愈冷漠,人就愈寂寞,對愛情也就愈飢渴。在物質文明愈發達的時代,愛情反而成了一種奢侈品,從世界各大城市裡婚友產業的發達也不難看出,人們對愛情的需求愈來愈熱切。

但,愛情終究是可遇不可求,透過心機設計得來的愛情更是後患無窮,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享受愛情的快樂和痛苦、又不想真的找人談戀愛,那該怎麼辦?

也許,不久之後的某一天,市場就會出現「愛情靈藥口香糖」,利用生物科技,讓每個想讓戀愛的人只要吃上一片,就能剌激腦內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如此,不用經歷愛情的痛苦,就能享受愛情的快樂。

不過,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產品,到底會被定位成食品還是藥品?甚至是毒品?那應該也是很難料想的事吧,別忘了,愛情對人腦的作用等同吸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