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發機率不大、不過一旦發生,卻可能撼動金融市場與經濟的事件,外界將之稱為「尾端風險」(tail risk)。金融時報整理最近幾周投資者與策略師的看法,列舉未來1年可能發生的「尾端風險」,包括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人民幣崩盤、美國通膨風險升高、歐洲經濟成長可能超越美國與英國脫離歐盟等。

中國經濟 可能硬著陸

 

2015年最令全球震驚的事件之一是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貶值,並進而導致全球市場震盪加劇長達1個月期間,聯準會(Fed)因此還決定延後升息。

現今外界最大憂心是中國經濟放緩速度。由於中國當局目前正致力從倚賴基礎建設投資轉型至擴大內需與服務,學者憂心如果在過程中,改革與經濟措施出了錯,中國經濟崩盤恐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

人民幣暴貶

花旗集團新興市場經濟部門負責人魯賓(David Lubin)提醒投資者應留意中國資本外流的問題。

過去中國人行為捍衛人民幣匯價、積極干預匯市,導致該國外匯存底從2014年6月的近4兆美元縮減至約3.4兆美元。

魯賓警告,若中國外匯繼續減少,交易商將開始質疑中國政策彈性能否還能像以前強勁,並可能迫使人民幣再度重貶。這對新興市場而言並非是好消息。

美國通膨 風險攀升

儘管新興貨幣重貶,特別是人民幣重跌,可以降低進口產品價格,有助抑制美國與開發中國家的物價通膨。但這並非意味美國並沒有存在任何通膨風險。Insight投資公司分析師蘭伯特(Paul Lambert)認為,今年美國薪資通膨增加將導致美國雖然仍處在溫和成長環境,但緊縮貨幣政策速度可能加快,這將導致美元再度急升,並使得資產市場波動加劇。

原物料價格 可能反彈

美元升值是引發原物料價格在2015年慘跌的主因之一。分析師指出,目前可能帶動原物料價格反彈有兩大可能性。第1是美元反轉走貶。麥格理銀行商品研究部門負責人漢米頓(Colin Hamilton)認為,匯率走勢本來就難以預測,因此美元一旦走貶,市場也不會太過意外。

第2是OPEC與非OPEC會員國同意聯手減產拉抬油價,這將使得資金再度回流至商品市場,並帶動原物料價格出現反彈。

全球央行 穩不住金融市場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El-Erian)指出,各國央行政策分歧將成為未來市場的新常態。他指稱過去靠央行抑制金融市場波動的時代已過去,央行政策分化加大,將帶動市場波動升高。

歐洲經濟成長 超越美國

貝萊德投資策略師瓦特(Ewen Cameron-Watt)指出,歐洲經濟復甦可能受惠於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而增強,並有機會在下半年讓歐洲經濟成長超越美國。

英國脫歐

英國保守派政府已承諾將針對英國是否脫離歐盟舉辦公投。一旦英國投票決定離開歐盟懷抱,勢必將引發後續多項問題,像是總部設在英國的跨國銀行何去何從,以及蘇格蘭是否會續留在英國等。花旗首席經濟學家貝勒(Willem Buiter)更悲觀表示,「一旦出錯,英國經濟恐在未來10年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