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玲

創業者創業前,各自懷抱著不同目的和夢想,但是真正創立公司,現實問題常接踵而來,尤其全球市場變動劇烈,成功創業家更需要具備創新思維。

2013創業經驗分享座談會邀請多位創業專家分享創業經驗。創業家兄弟創辦人郭書齊2007年開始創業生涯,所創立的地圖日記最為人熟知,後來被美國知名團購網Groupon收購;去(2012)年他陸續成立「好魚網」、「生活市集」等垂直網站。

集思廣益 打團體戰

談到創業經驗,這幾年郭書齊最大體悟,是「創業時選擇不要去做的事,比想做的事更困難」;比如經營地圖日記時,總會有人告訴他應該再加入何種功能,雖然聽起來頗有道理,但其實多加入一個功能,公司不僅耗費資源 ,也容易讓使用者感到困惑。

郭書齊也提到,可以創造新事業是一件很棒的事,只是每次聽到別人說自己是「成功創業」就覺得惶恐。對他而言,創業最大的收穫是自我的追尋,所謂的「成功」應是自己定義,好好享受創業的過程很重要。

另外,創業也絕非一己之力可成。他提醒,這是打團體戰的社會,成功的生意往往是因團隊合作而非個人的功勞;或許公司會面對股東壓力,最好不要將壓力轉嫁於團隊成員身上,因為成功需集眾人之力才能達成。

每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人創業是為了實踐小時候的夢想,也有人想賺大錢,並無對或錯的評斷;創業過程中學到的經驗和教訓,才是最寶貴的部分。「即使遭遇挫折,打算站起來之前,記得要讓自己有點收穫」。

了解趨勢 整合資源

大家都很好奇創業難不難?曾多次創業的郭書齊認為,還未開始成立公司前,多數人都懷抱著遠高夢想,經營公司其實不難,只要能存活下來就是成功。

2007年他創業時,創業者百家爭鳴,和他同期創業的公司約有兩、三百家,但是過了三至五年還能繼續經營的公司並不多。

他說,開設公司後必須開始面對付房租、水電費用等生存問題,如果缺乏磨練機會,一旦發生資源不夠、沒有資金的情況,也無力回天;不過也有些創業者為了讓公司繼續生存,激發出經營潛能。「想辦法活得比競爭者更久,你就贏了」。

蓋德科技董事長許賓鄉表示,創業像進入叢林冒險,你永遠不知道路上會遇上何種阻礙,所以一定要充實自己的能力,花時間了解產業生態,清楚區分市場,否則主要市場不在台灣,就算產品有成熟性也無法長久經營。

創業家創立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有人會開始思考擴張規模,國內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共同創辦人林弘全表示,創業家若希望將公司愈做愈大,只靠自己的資源不一定足夠,不妨尋求外部協助。

三艾健康科技執行長鄭智超也認為,創業家應有一個觀念:「懂得利用別人的錢,創造公司的價值」。他說,當公司要擴大業務時,只用自己籌募的資金,總有用完的時候,知道資金來源或融資管道,是擴張公司重要的利器。

做大市場 吸引注資

公司從初創到成長,有些創業家接受創投投資,不是因為公司真的缺錢,而是營運逐漸趨於成熟,希望擴大發展,甚至拓展台灣以外的市場;創業家如果沒有跨國經營經驗,能遇到跨國投資人投資新創公司,可協助創業家走出海外。

擁有多年投資經驗的新加坡祥峰投資控股總經理章慶誠表示,最近幾年,台灣環境變化大,現在的創投環境和2000年以前相比截然不同;1995年至2000年這段時間,台灣有近300家創投公司,現在數量卻銳減,因為創投公司本就難經營。

他指出,讓創投產生投資意願的關鍵在於產品的市場是否夠大、市場中是否具有未飽和的需求,產品是否具有滿足未飽和市場的優勢等考量。

這兩年來祥峰投資一家公司,投入約500萬美元以上的資金,創辦人年紀約30歲出頭,但是創投考量的重點不是創業者的年齡或是頭銜,而是該公司的經營特點。

「強者創造時機,弱者等待機會」,台灣人從父執輩開始就是一卡皮箱往外走,現在許多台灣廠商考量勞力成本,開始往東南亞市場遷移,這是台商文化。

章慶誠認為,新生代創業不應只鞏固台灣市場,不妨趁東南亞市場具備蓬勃商機,前往卡位,可能會有想像不到的龐大市場等著你,一旦錯過時機,過幾年再去可能就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