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賢

合庫金控新任董事長廖燦昌,甫上任兩個月,個人生活也出現大轉變,過去他每天清早到公園快走的運動習慣,已經中斷,因為合庫金規模大、公務多,他被操到早上起不來,拿快走運動的時間換睡眠,雖然工作更辛苦、負擔更重,他卻自嘲現在睡得比較多。
規模大三倍 責任大增

廖燦昌原任台企銀董事長,現在高升合庫金擔任董事長,合庫金的總資產規模高達3兆元,比台企銀規模大上三倍,廖燦昌擔負的責任與壓力,自然也提高三倍。所以廖燦昌個人生活因為合庫金而改變,而他更致力要改造合庫金。

談起合庫金的挑戰與經營管理的變革,廖燦昌總是以幽默的態度、淺顯但精準的比方,把他的要求,清楚地傳達給經理人了解,廖燦昌溫和而堅定的改革決心與作風,已經給了合庫金上下,一場和緩的震撼教育。

例如廖燦昌去開經理人會議,在會上說,感謝前人打造去年82.5億元獲利的大樹給他乘涼,今年上半年也有成長,大家以為自己樹有點大,但到外面去看,「隔壁那顆(獲利)200多億元,還有100多億元的,結果我們的樹最小」。他勉勵同仁說,合庫金是重量級金控,到外面不能跟輕量級比,應該要同等級的比賽,相信合庫金策略修正一下,應該也可以很快長大。

激發員工潛能 衝業績

他還說,合庫員工貢獻每人110~120萬元,別家員工的貢獻度大約160~170萬元,平均一個員工差人50萬元,「那8,000個員工一起算的話差多少?」言簡意賅,就是要每個合庫人上緊發條,發揮潛能。

外界看合庫銀總是先注意到合庫銀分行家數居國銀之冠,要不要整併、縮點?對此廖燦昌以「捕魚說」來比喻分行營運,認為只要「有魚可抓」,分行就有其價值,不是只看分行數量多寡,但前提是分行不能自己捕不到魚,就怪市場沒有魚。

例如合庫銀在桃園地區有分行每個月賺80萬元,一年還賺不到1,000萬元,但廖燦昌原任台企銀董事長,他清楚台企銀在同地區的分行一個月可以賺800萬元,可見不是市場沒有魚,而是分行捕魚的技術欠佳。

廖燦昌第一次開主管會議,就對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經理人說,是不是該減資?這也是過去合庫金所無的情況。他問,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本額扣掉轉投資大陸租賃公司用掉的,還有30多億元,和資產總值一樣,其實根本不必用那麼多資本,減資繳給金控母公司,若給合庫銀可能同樣的錢槓桿可到12倍之上,對金控貢獻也更多。

投信虧錢、壽險產品線不夠廣,要不要增資?廖燦昌先問,那增資後多久可以有多少貢獻?而且不能只仰賴合庫銀通路幫忙銷售,他問經理人,如果商品設計報酬率比別人低,硬要合庫銀理專優先推薦給客人,那不是得罪客人嗎?客人會跑掉的。

實力股價 都可再調升

也許對合庫人來說,廖燦昌固然幽默、身段柔軟具親和力,但點出問題時也相當犀利,這樣領導風格還需要時間適應,但廖燦昌也向員工宣示他對合庫金一定會更好的強烈信心,他覺得合庫金的股價太委屈,實力與股價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廖燦昌過去在台企銀任職30多年,從基層做起、熟稔銀行各項業務,使得經理人很難「唬弄」得了他,無論策略目標或管理要求,廖燦昌的邏輯與步驟很明確,溝通方式溫和幽默,不會太高壓與嚴苛,他過去擔任台企銀董事長近兩年時間,讓台企銀資本適足率快速升高到8.2%以上,從原本沒能力配股,到每年配發股票股利0.4元的驚艷表現,或許很快能在合庫金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