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芸

我們登陸諾曼地的那一天,天空湛藍無雲,日光普照,觀光客絡繹不絕。有些人帶著緬懷先人的心思,悼念在這場戰爭中壯烈成仁的親人長輩;也有人貪戀這片柔軟迷人的沙灘與海水,嬉笑戲水。遊客們望著眼前一致的風景,迎著同樣節奏吹襲而至的海風,聽著同樣頻率的浪濤追逐,每個人的心情各不相同。

但是,藍藍的天空下,大家卻是同心仰望一個相同的不變的真理:那就是關於和平的渴望與追求。雖然大家來自世界各地, 說著不同的語言, 有著不同的膚色, 背負著不一樣的重擔,行走於不同的旅程,同時也將有不同的歸途。這時候,我又深深感覺到我們如此親近。

若是從天然的地理環境來看諾曼地,字義和善而客觀。以下摘錄自維基百科。

「諾曼地北濱英吉利海峽。西部海岸的懸崖是花崗岩的,東部的是頁岩,中部也有很長的沙灘。諾曼地西部的田野分割得非常小,而且每個小塊都有高大的樹籬遮擋著,是當地的一個特徵。塞納河入海前蜿蜒很大。」

因為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戰役洗禮,諾曼地從此與戰爭劃上等號。這場戰爭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諾曼地。死傷慘烈。

我們拜訪諾曼地的那一天,藍藍的海面上,浮現幾艘頹廢軍艦,寂靜矗立沙灘上,成為天空下的戰地風景,陸上有數輛坦克車,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我站在坦克車旁,以坦克車炮口為起點,望向沙灘上觀光客們悠閒散步,眼前呈現一個寓意極佳的畫面:「戰爭與和平」。我看著一波一波的浪濤拍岸,於內心底處沉澱了一個問句:「和平難道一定要經過這炮口的管道才能擁有,才能完成嗎?」

藍天下,微風中,我閉上眼睛,想像歷史上的那一天,風聲鶴唳,戰火延綿,炮聲轟隆,死傷遍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