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一聲,應門的是位頗有派頭的老伯。

「不好意思,請問您掛幾號?」電腦螢幕顯示的病人基本資料,可是位大嬸。「我是1號病人的先生,想請教她的病情……」聲稱是病人丈夫的老伯大剌剌坐下,並掏出和病歷同名的健保卡。

「對不起,我從沒看過您夫人……」正設法弄清不速之客目的,來者已面露不耐,「她不認為自己有病,怎麼可能來看診?好不容易偷拿到她的健保卡掛號,最好能幫我開點兒藥……」

我婉言解釋,根據《醫師法》第11條,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我明白身為家屬的擔憂與為難,如果能改成您的名字掛號,我很樂意提供諮詢。」

聽完說明,老伯不置可否;更叫人納悶的是,竟一去不回,和過去經驗完全不同。

怪異親人無計可施

行醫多年,遇過許多苦於至親怪異言行或乖張情緒,不得不登門求助的家屬。他們或是被成年女兒一口咬定,惡意施展超能力破壞辦公室戀情的無辜母親;或是被父親限制夜裡不許開燈,以免行跡曝光的無助子女;還有橫遭小姑指責,意圖餓死失智婆婆的苦情媳婦;甚至被善妒妻子砍斷肌腱,領有保護令的丈夫,個個都是熱鍋上的家庭!

由於當事者不在場,身為精神科醫師,與其大膽推論醫學診斷,不如仔細評估可能風險,並指導家人如何鼓勵、哄騙、勸誘,甚或抓準強制送醫(與自己逃命)的時機。但為符合醫療法「親自診察」規範,我不能指導家屬,對疑似受妄想、幻覺等精神病症狀干擾,卻堅持沒病不願就醫的家人偷偷下藥。也因此,即便使出渾身解數,多年來目送諮詢家屬離去時,總有說不出的遺憾。
直到有回,一位父親為了被三太子附身打傷自己的兒子掛號諮詢,「雖是不情之請,請教我如何給藥。我也是醫生,願擔起一切責任」。我破例給了用藥建議。同行的兒子在不知情狀況下,服用抗精神病藥近一個月,病情大有起色,不再堅持神明附身,並接受家人勸告,從此定期就醫治療。

吳佳璇《人情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