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新聞嚴加管制,也自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新聞理論。

很長一段時間,新聞理論當中,直白的告訴你媒體的角色就是喉舌。不過,2000年之後,開始出現輿論導向的說法,這個說法與主旋律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旋律有多種,但應將黨所著重的成為主要的一種旋律。同理,輿論導向則是引領黨的意識形態成為主流。

輿論導向說法的出現,其實意味著更細緻的媒體操作方法。2014年遼寧日報的《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就是代表。

普世價值是課堂禁語

這篇新聞報導出現的背景,來自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下達「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這份文件下發各黨政乃至大學單位,大學老師也都收到該通報的基本精神-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聞自由、公民權利、黨的錯誤歷史、權貴資產階級與司法獨立都不能講,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特色的制度與實踐。

如果把中共比喻為一個身體,當身體某個部分出現問題,如同黨中央的腦部,立刻下達指令改正。不過,文件裡的文字多是嚴肅的文字,新聞報導反而能夠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文件精神,《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就這麼出現。

《遼寧日報》派出記者們到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與瀋陽5個城市的20多所大學聽課,範圍主要是人文學科將近百門的課程,記者們也累積了13萬字的聽課筆記。按記者的歸納,中國大學課堂有3種問題:一是台上的老師作錯誤類比,例如將毛澤東與古代帝王類比。二是有留學經驗的老師膚淺地大談西方的三權分立,欠缺對中國道路的理解。三是大嘆社會黑暗,要學生厚黑保身。
 
記者們因而呼籲,請大學導師在講台上以光明健康的態度談中國,而不是抹黑中國。

七不講的文件下發,是從上到下貫徹共產黨意志,《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則是激發民粹的民族主義情緒。最尷尬的是大學裡的教師,學校領導會拿七不講的原則盯著他們看,學生們也會在台下看著他們如何講中國。

《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是2014年之作,這與今日何干,這篇報導日前入圍中國新聞獎。習近平上台之後,大學在批判空間上節節敗退,不少大學教師冷眼關注著這篇報導在中國新聞最高獎項的表現。

李政亮《拆哪,這樣的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