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與想像的原動力推動著股市在情緒化的軌道上顛簸行進著。在這個以個體利益為動點的社會投機活動中,主觀因素始終伴隨著結果的發生與發展。尤其是在選取個股的認定以後,操作者便給自己設定供給自己主觀因素關照下的支持點,這個支持點所形成的客體,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由此產生的結果是需要靠時間與實踐的摩擦來完成想像任務的。這也就是說,是時間的一維性正好撐起了假想中影子的復活,從而使背離趨勢產生的失敗結果被假想的行為所掩蓋,最終使投資人變得麻木和呆滯。當山搖地動的市場實踐發生並驚醒了那些假想與想像者的時候,猛醒了的麻木人感到了不可遏制的瘋狂、失望與憤怒,於是市場中便出現了我們常常看到的過激行為,即:快速拉高,或急速下跌。由此背離了市場價值曲線,使過分欣喜與強烈憤怒組合成一個階段的臨界位置,這樣的位置應該是市場的錯誤合力形成的,所以說,市場永遠是錯誤的。
建立“市場永遠是錯的”思維理念,主要取決於情緒化的市場操作行為是在眾人的合力行為之下的共謀結果,所以,市場中總是多數人不賺錢的。而我們正確認識這個理念,必須認清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也就是說,美國、日本的股市和我們一樣,都是從百點上昇到千點、萬點的,總體上看都是多頭。然而,是否許多人都賺錢了嗎?顯然不是。這就是定性與定量的辨證思維關係的問題了。
定性屬於多頭,而局部的定量就是一個介入點的問題。那是需要在戰略確定以後,戰術如何進行,如何開展,如何把握時機的問題了,這裡融合了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就是臨界位置的選擇與確定的實踐問題了。
如我們知道那樣,任何物質都有個臨界點。如水的臨界溫度是零度;如鋼的臨界溫度是1080度。而這樣的臨界點的偏移,將立刻改變物質的存在狀態,如固態與液態的變化。在股市裡的臨界位置也是同樣的道理。
以前也有人說,市場永遠是正確的,那是忽略了市場中眾人經常錯誤的市場現像而得出的結論,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失敗的理由來安慰自己。畢竟,人最愛的就是給自己的失敗與懶惰找個藉口;最不愛的就是為自己的成功去努力、去拼搏。情緒化始終伴隨著股市操作行為的變動,這些變動的結果由於其具有眾人合力的不理智性,那麼其結果必然形成了:‘市場永遠是錯誤的’結論。而我們掌握了定量與定性的臨界位置,也就意味著可以輕易地把那些情緒化者的錢幣重新分配,進進場場中冷靜思辯者的口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