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一個周末午后來到柏林市郊Dahlem-Dorf鎮,沿車站找了一下,見一棟現代玻璃帷幕建築,「原來這就是Dahlem博物館……」我心裡自語,走進地板光可鑑人的大廳,乖乖,我是唯一的觀眾。
我直奔此行目的地:絲路上的佛陀。推開左首玻璃門,果然沒讓我失望,覽廳裡一座復原成形、 西元4世紀吐魯番佛窟矗立在眼前,裡頭壁畫皆從新疆佛洞一塊塊「片」下來,包括那片印在許多旅遊書上,著名克孜爾千佛洞繪有八尊佛像的天頂。
從洞口看進去,中央柱形物代表佛塔,有鑿出的洞窟圍繞,可供信徒繞塔禮佛,壁上分布孔雀藍為基調的各式佛畫及本生故事,活像來到了北疆現場。除此還有更多壁畫、佛像、帛畫、手抄經頁,展示在這空無一人的展廳。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佛教珍寶,上世紀原展示在柏林「民族學博物館」,由於遭盟軍轟炸,有近半燬於戰火之中,有記載又被俄軍運走了10大箱,從此不曾出現。
竟剝廟牆當肥料
我手中相機拍了又拍,激動不已……比一次大戰更早些已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強弩之末,但西方「探險家們」(其中包括日本)沿中國絲路的掠奪方興未艾。
眼前這些是位酒商出身的德國人亞伯特•馮•勒寇克(Albertvon Le of coq, 1860—1930)盜運的。而面對偷盜行徑,事後他本人解釋是「必須之借」,由於他「遠征」新疆時,當地的「局勢動盪」,同時農人又有將廟牆上的黏土剝下拿來充當肥料的習慣。
他甚至覺得他「保護」了這些文物。但歷史的諷刺在於,在他的「保護」和「借」之下,這些在沙漠靜靜存在了十幾世紀的文物(西元3至13世紀),卻大半消失於二次大戰的戰火,這該是勒寇克當初始料未及的罷?!
當我走出Dahlem博物館,似乎覺得更了解了柏林一些。
《我的雲端情人 陳克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