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載,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決議,投資型保單投資收益將改課個人綜合所得稅。另外,投資的獲利,以及「投資比重太高、保險比重太低」的死亡保險給付,也將要課遺產稅。
關於投資型保單的課稅,筆者並不想做任何回應。因為對於完全不了解投資型保單,而只看到其中的「投資」兩個字,就認定它是投資而非保險的稅改相關人士來說,實在已經無法想像他們能生出什麼新意出來?
倒是從這個新聞話題,卻衍生出筆者的兩位朋友的激烈爭論。買了一大堆保單的朋友甲說,她不懂其他的金融商品,只聽信保險業務員告訴她:保險給付可以100%免稅,更不想傷腦筋做其他節稅規劃。
至於喜歡搜集房子的朋友乙則說,他從來不相信保單能有多大的節稅效果,更何況房地產既能投資,又能自住,還具有「保值及增值」的功能,這些都是買保險所不及的優勢…。
根據節稅專家的觀察,過去民眾常有許多錯誤的節稅方法。事實上,如果要從節稅的角度來看待投資理財工具,其理由絕不是隨便說說地含混帶過,必須實際動手計算看看,並且列出兩者之間的優、缺點,才能做為奉行不移的行動準則。
在此,筆者試著以一般民眾最常使用的兩種節稅工具—保險及房地產為例,實際做了一番節稅功能的比較。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每一種投資理財工具的節稅功能,都各有千秋,也多少能解除民眾節稅上的錯誤迷思。
表、購買房地產及保險的遺產稅節稅效果比較:
購買帝寶一戶 | 購買最高額終身壽險 | |
購買成本 | 市價約1億元左右 | 6330萬元 |
上述成本 所換得的 免稅金額 |
約6700萬元 | 6000萬元 |
免稅率 | 67% | 95% |
優點 | 1.沒有最高購買金額上限限制 2.沒有購買時間限制(投保後身故,房地產仍將以公告現值計入遺產總額 3.可以抗通膨,甚至進一步增值 4.貸款利息支出可以部分減免所得稅 |
1.免稅率可能較高 2.擁有一定的保障 3.每年保費支出在每人2萬4000元以下可以減免所得稅 4.可隨時更改指定受益人,且不受法律上應繼分或特留分的限制 |
缺點 | 1.免稅率可能不如購買保險 2.還有其他如地價稅等成本支出 3.以子女名義購買房地產,會衍生出贈與稅問題 4.未來房地產過戶會有增值稅問題 |
1.投保2年內身故,保險理賠將會計入被保險人遺產總額中計算 2. 有購買最高額度上限,年紀越大,身體狀況越差,越不可能買到最高額(6000萬元)的保額 3.投資報酬率只比銀行定存高一些,投資報酬率並不高,抗通膨及增值效果都不佳 |
說明2、帝寶的購買成本並未計算地價稅等成本,依房屋仲介的說法,其公告地價約為市價的1/3
說明3、上述免稅金額是指「免計算遺產總額中計算」的金額
說明4、免稅率=免稅金額╱購買成本,此一名詞並非專有名詞
事實上,最佳的節稅之道,並不只是「免稅率越高越好」,而是要符合以下幾項原則。首先,最高明的節稅手法,並不是「完全不用繳一毛的稅金(完全免稅)」,而是「用較低的稅率,取代較高的稅率(少繳一點稅)」。
想像一下:如果王永慶跟蔡萬霖完全都不用繳一毛稅,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恐怕國稅局就算把兩家族的帳目整個翻過來,也會將不符節稅規定的金額一一現形。
根據一位熟悉稅務單位課稅(特別是遺產稅)人士的說法,根據「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道理,國稅局如果真要發起狠地查稅,絕對有辦法調集過去所有的資料(例如匯款及提存記錄等),並且逐一過濾。
這位稅務專家表示,正由於過去有太多人「貪心不足」,總想透過各種道聽塗說的方法,就是不要繳一毛錢給國庫,結果反而引起稅捐單位的疑心,並且進行徹頭徹尾的查核。最後,反而要被罰繳比原先稅負更多的罰金。
其次,「長期規劃」才是確保節稅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為根據專家的說法,越是倉促成事的節稅動作,就越容易露出破綻,而這也是許多節稅失敗案例中,最常出現的狀況。
再者,想要成功節稅,也必須考慮進行「工具的組合及配置」。事實上,它就跟投資理財中的「資產配置」概念相同,也同樣必須考慮「工具分散」或「風險分散」的原則。
這裡所謂的「工具分散」的理由,除了「這世上沒有100%節掉所有稅的工具」外,更重要的是,由於需要節稅的金額龐大,而每一種工具都有最高購買金額的上限,才需要透過不同的工具及方法,才能達到最大節稅的終極目標。
細心一點的讀者應該會從上表中發現,每一種金融工具都有其投資及理財的目的,有些工具的節稅功能,只是部分附帶的好處,並不能只從節稅的角度來做衡量。否則,就會陷入「本末倒置」的地步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