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呂政達

那年冬天,這個女兒在樹林的市場看到一種沒見過的菜,長得像菜又像花,她捧在手裡,滿心好奇。

菜是團團的一圈深綠,每根菜葉長得像古時的如意,整體卻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圓。菜販跟女兒說:「這叫做蹋稞菜,是從日本引進的,」加上一句:「只有在我們樹林這一帶才種成功,別地方都沒有。」

衝著菜販這句話,女兒有了買一把菜的衝動,她卻不記得曾在哪裡看過種植這種菜。她常常上市場,給全家人買菜。爸爸和兩個弟弟還好,幾乎不挑嘴,她煮什麼他們就吃什麼,好養得很。媽媽的胃口就很挑了,她吃得謹慎,只吃她吃過的菜。

女兒曾經問媽媽:「可是一開始,吃什麼菜都有第一次啊。」媽媽說:「那就改成妳外婆煮過的菜,給我吃過的,我才敢吃。」女兒實在不知道,只是煮一頓飯,跟外婆有什麼相干?

那陣子市場湧進許多從未見過的物種,沒看過的魚,色彩鮮豔奇形怪狀,像是從水族館逃出來的。女兒每次都會問:「這是什麼魚,怎麼煮?」卻從沒有買過,她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真像媽媽。

她其實覺得,蹋稞菜很適合當新娘子的捧花,用一顆菜來宣示婚姻的本質,實在也夠務實了,但西洋人的婚禮不也撒米嗎?結婚典禮後,新娘子把蹋稞菜拋向下一個滿心期待的女孩,那個女孩會怎樣的期待呢?

下一次女兒上菜市場,詳細問了蹋稞菜的味道和做法,菜販心想這次準買了的樣子:「味道像青江菜,可以大火快炒或煮火鍋。」「喔。」應了一聲,還是沒買。

女兒回家做功課,發現蹋稞菜才不是只在樹林種得起來,幾年前從大溪到中部都有種植成功的消息,但只在冬天才有,要吃就得趁當季。

那個冬天,等到氣候逐漸回溫,燕子飛來在屋簷築巢,女兒才下決心買了蹋稞菜。她推著菜籃車回家,覺得自己的心情像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她一直想打破媽媽的禁忌,這陣子各種毒害新聞益發讓媽媽堅守堡壘,「但不管是什麼菜,都應該給它一個機會嘛。」在母女相處的歲月裡,女兒一直隱藏著如此的期待。沒有說出口的是:「媽媽也沒有給自己太多的機會。」

大火快炒,幾乎不加調味料,菜葉安靜地擠在盤子上,仍維持著深綠色調。看起來像青江菜,應該連味道也像吧。媽媽不覺有異,吃了幾口菜:「哇,好新鮮的青江菜。」讚嘆一句:「妳手藝又進步了。」如此,完成了一個女兒的小小出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