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七、八年級這群「網路原住民」主導的數位生活型態,是四、五年級「網路新移民」須適應的,近來許多爭議與衝突,凸顯了新移民與原住民的行為差異與認知誤解。

「網軍」是近年討論網路使用行為熱門的關鍵字,去年底九合一選舉中,網軍更被認為是左右成敗的關鍵力量。

 

不少網路新移民對「網軍」的理解,以為他們是被特意動員的一群,確實「網軍」(Cyberwarfare)一詞原本是指基於某一政治目的,發動攻訐的網路駭客行為。例如,敵對立場的政治團體,透過具有高度網路使用能力之網軍,癱瘓對方的網路機制等。

然而,近來網軍意涵有了轉變,已經演化成一股非結構化、規模卻更為廣泛的「婉君」。產生這樣質變的原因,與聯網環境提升、行動智慧裝置成為生活必需品息息相關。

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調查,88.8%的消費者有透過行動載具上Facebook的習慣,其中有1/3每日使用時間在1小時以上,若加上使用其他網路社群、網路影音等,行動上網時間越來越瑣碎化與頻繁化。

尤其社群網站更新快、篇幅輕量,成為常被瀏覽使用的網站類型。以Facebook為例,最早的功能是以交誼為主,隨著功能不斷擴充與進化,成為許多人最常利用的媒體平台,許多新聞報導與評論藉由Facebook分享而快速擴散,背後的大數據分析進一步推播使用者感興趣的新聞、廣告等資訊,進而強化其立場態度。

正如速食店的口號「我選我味」,是網路原住民資訊接收的方式,社群網站訴求的,除了交誼功能,立場、價值觀乃至生活品味,也成為社群網站差異化的功能取向。

網路新移民對網軍最大的誤解,莫過於認為他們是被利益團體所動員,其實動員的力量來自對某信念的認同,這群以七、八年級生為主要組成的網路原住民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經歷相對富裕但經濟已顯疲態的時代,被剝奪感會比四、五年級生強烈,但在網路世界,這群網路原住民在資源使用上有絕對優勢,影響力也開始往真實世界滲透。

過去媒體作為資訊的傳播者,有著時空傳遞的限制,現在資訊取得變得多元,尤其資訊透過網友反覆的討論與交流,逐漸形成輿論力量。如今每一位網路使用者都成為決定訊息是否繼續擴散的節點,每一位「婉君」透過按讚、分享、人肉搜索、製作懶人包、成立粉絲頁/募資平台,將資訊持續「加值」。

在資訊可及性高的網路世界,對於網路原住民而言,驅使他們行動的是價值觀,社群媒體等平台,是強化言論力量的工具;網路法制或許不見得完備,但歷經多年演化的網路「風俗」形成,新移民除了應該在生活模式上調適,也須認清典範已經轉變的事實,否則,婉君們也只能回你個「bj4」(不解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