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美食節目似乎已到山窮水盡的境地:講到口感,主持人只會重複使用「Q彈」一詞;說到部位,絕對都是「後腿肉」;談到豬種,必定是溫體「黑毛豬」。黑毛豬肉為何好吃?也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反正老阿媽都愛強調小時候吃的黑毛豬肉比較香,大家也就照本宣科完全複製。不過,黑毛豬肉真的比較香嗎?致勝的祕訣究竟又是啥?


黑豬雖然比白豬美味,但自1960年起農政單位鼓勵養白豬,市場漸漸成了白豬天下。劉志偉提供白豬快肥 黑豬晚熟
醫生總愛告誡大眾,動物性油脂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搞得台灣人看到肥肉就跟看到鬼一樣。然而,肉品香醇的祕密就在脂肪。豬油拌飯之所以讓人回味不已,正是那一瓢豬油的功勞;大理石油花密布的牛排,價格會貴到嚇人,也正是那絲絲入扣的脂肪惹的禍。肉若缺乏油脂,吃起來就非常柴,乾巴巴的,一點也不潤口鮮美。這就是油花密布的肉,嘗起來特別美味、口感特別細緻的原因。
早期台灣農家飼養的黑毛豬都是本地的桃園種豬,這種豬的優點是耐熱耐粗食,餵牠吃地瓜、吃ㄆㄨㄣ就很OK了。但有一好沒兩好,桃園種豬的缺點就是得養很久。杜洛克和藍瑞斯這類白毛豬,如果飼料配方得宜,通常只要養6個月,就能長到100公斤左右,送去屠宰市場剛剛好,但傳統黑毛豬卻得養個一年半載,才能有如此的噸位。然而,多出來這好幾個月,卻讓黑毛豬的肉質更為成熟,脂肪分布更均勻,油花也更能滲透進肌肉纖維間。所以老阿媽常說,黑毛豬肉特別適合用來當滷肉,密布的油脂燉起來特別香醇。
白毛豬雖能速成,卻像身高體重都已達到標準的高中生,總覺得少了股男人味;黑毛豬就如同夠man的成熟男人,充滿了魅力。不過,由於黑毛豬得養較久,飼養期長,吃掉的飼料也多,成本也比白毛豬貴上許多。
簡單來說,黑毛豬肉之所以比較香,跟豬種沒啥太大的關係,反而是飼養期較長所致。大部分的畜產動物,不管是豬、雞、牛,只要吃好一點、養久一點,讓脂肪有充分的時間滲透進肌肉纖維內,就能誕生絕妙的風味。所以,黑毛豬真的沒那麼神,要讓白毛豬產生更佳的風味,也絕非難事。當然,只要你肯多掏點銀子,要辦到真的不難。


《鳥事如煙 劉志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