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自去年底起在台灣刷手機「掃碼支付」,享受台灣第三方支付專法實施後的好處,本地消費者好像「被晾在一邊」;台灣好不容易打通「第三方支付」的任督二脈,卻是境外市場「先行」,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因很簡單,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業者取得金管會核准「專營」許可;但金管會同步開放銀行可「兼營」第三方業務,且其中有一項是銀行可與「境外支付機構」合作電子支付(即第三方)業務,大陸第三方支付龍頭挾著「基礎建設」比台灣進步多年的優勢,搭上法令快車進場。

根據第三方支付專法定義,第三方業務有三大項;一是在市場存在多年的「代理收付」業務,其次是新增的電子支付帳戶「台、外幣儲值」業務,第三是「帳戶間款項移轉」。

由於申請「專營」第三方業務的業者多是電商公司,為符合要求,必須從頭建置基礎工程,且還須達到金融業的洗錢防制要求。像歐付寶早在去年十月、即取得首張「專營」第三方業務許可,但至今仍沒正式開辦。

但銀行「兼營」第三方業務,目前已有十六家獲准,至少二家銀行的「跨境支付O2O(線上到線下)」業務已經上線;說穿了,這些銀行只是提供傳統的「代理收付」服務,學問也沒有太大。

對陸客來說,來台觀光可用在大陸熟悉的方法付款,超級方便,多少可為開放使用的商家創造商機。

至於台灣消費者,何時才能用手機掃碼付款,就看已拿到「專營」許可的三家業者的開辦速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