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補會不會上火?又該如何養生保健?
名中醫師張步桃推薦梨汁、蓮藕汁及綠豆湯是非常適合夏日食用的消暑盛品;而要預防中暑,「生脈飲」則是最佳良方。
<消暑飲品> 綠豆湯、烏梅湯 清暑止渴
傳統中醫養生強調藥食同源,也就是說每種食物都有它的屬性與補養作用,若能按時節吃合宜的食物,便可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以台灣人並不陌生的綠豆湯、冬瓜湯、烏梅湯來說,這些平民化的消暑飲品,正是漫漫長夏中不可或缺的補養食膳。中醫師公會全聯會顧問張步桃醫師建議大家,在炎夏中可常備具清熱、解毒作用的綠豆湯,或是偶爾煮些可利尿、降火氣的冬瓜湯,以及可以生津止渴的酸梅湯等給家人飲用。
中醫一般認為生冷食物宜少吃,但如果民眾在盛暑中喝這些清熱飲品,希望可以保有清涼的口感,張步桃說,喝前可以先冰鎮(從容器外加冰塊)過,但勿直接把冰塊加進綠豆湯或冬瓜湯中。
此外,張步桃也提醒,熬煮冬瓜湯時,冬瓜的青皮及中間部位的白囊千萬不要切除,因為有效成分就在這些部位,只要洗淨便可一併熬煮;至於酸梅湯則最好是選用燻過的烏梅,再加少許洛神花,及幾片甘草、桂子(可請店家搗碎桂子或以桂子油取代,可增加芳香感),酸酸甜甜的口感,最適合夏日解渴,同時還可增強體力及止汗,不過曬過頭而有排尿不順情形者,不宜過量飲用。
<夏季水果>熱性水果泡鹽水 防上火
台灣夏季盛產許多蔬果,雖然有些瓜果香甜可口,但性味偏於燥熱,像荔枝或龍眼就是屬於這一類,如果食用者本身體質偏熱,又貪圖一時口腹之慾,過量食用,便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上火症狀。
碰到這種情形,張步桃指出,可以取些荔枝殼洗淨後加水煮湯來急救;而要避免吃熱性水果吃到上火,最好的方法就是忌口,再愛吃也要淺嘗即止,同時,吃時可準備一碗淡鹽水,把荔枝等剝好的果粒稍為浸泡一下鹽水,再取出食用,也有助避免食用後上火的情形。
在夏季各種水果中,張步桃較推薦的是水梨,因為水梨有滋潤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夏秋偶爾喝喝梨汁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蓮藕湯也很適合夏季食用,蓮藕除了能解渴、健脾胃,還有止血、降血壓等功用。
而甘甜多汁的西瓜,張步桃反倒不建議多吃,但他說,西瓜皮邊的白肉是不錯的食材,可以切塊後煮湯,或是切絲拌海鹽,曝曬二、三小時後,再加上米醋、醬油或味噌等調味,便成一道美味、降火又利尿的涼拌小菜。
<漢方治夏病>生脈飲 可防中暑
除了日常保養外,夏天常見的病症不少,中醫在防治上也有它的一套。
張步桃表示,長夏是細菌最易滋生的季節,要防治吃壞肚子引起的腹瀉,可用流傳千年的名方「小柴胡湯」,主要組成有柴胡、人參、黃芩、半夏、甘草、生薑、大棗等,可解食物中毒,並強化免疫功能。
台灣夏天有時氣溫直逼攝氏36、37度高溫,熱浪襲人,很容易造成中暑。傳統醫學中常用的「生脈飲」,以人參、麥冬及五味子組成,是一帖可防治中暑的良方。萬一已經中暑,則可以用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及粳米組成,可解熱)加人參湯(可強心)來調治。
角膜或結膜炎引起的紅眼症,也是夏季常見的病症,張步桃說,中醫在治療這類感染性眼疾時,取桑葉、嫩竹葉及白菊花熬煮後,讓患者在適度距離下蒸薰患眼,可以達到不錯的改善作用。
<專家提醒>三伏貼 體質燥熱者禁
中醫強調「冬病夏治」──冬天的疾病在夏天就應開始防治。
因此最近幾年夏季時做「三伏貼」的人特別多,這項中醫調理法對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過,張步桃提醒如果孩子體質燥熱,出現臉上滿布青春痘或常生眼屎、便秘等火氣大的症候時,再做三伏貼無異是火上加油,千萬使不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