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彬

品牌風險是企業做生意的一大威脅,這幾年來Nike、豐田、英國石油(BP)及達美樂披薩都已嘗到教訓。但企業如何保護品牌和為品牌消毒,高階主管的處理方法將是關鍵所在。

高層主管在處理品牌形象危機所扮演的角色與日俱增。

公關業者艾德曼公司(Edelman)總裁菲利普斯(Robert Phillips)說,高階主管不能只聚焦在股東身上,視野必須擴大至員工、非營利組織、公會與監管機關等利害關係人,因為他們都可能透過網際網路及社群媒體來中傷企業。

如果品牌形象產生動搖,那麼道歉是處理危機的第一步。

道歉內容除表示悔意外,更需展現處理問題的決心。英國石油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即是處理失當的最佳案例,該企業低估漏油的嚴重性,因此當負面消息不斷流出時,場面完全失控。

BP前執行長海華(Tony Hayward)在受記者訪問時甚至毫無同理心地說出「我不願待在這裡」,引起民眾一片嘩然。

海華因失言引起的風暴足以證明公眾人物行為與措詞的重要性。在這方面達美樂披薩總裁道爾(Patrick Doyle)就處理得當。

當達美樂員工惡搞食物的影片在YouTube曝光後,道爾在影片引起全國媒體關注前親自向大眾道歉,懇求事件能平安落幕。

儘管道爾這番舉動可能使醜聞更廣為人知,但這也顯示達美樂高層對此事的重視。

的確,在品牌危機處置方面,由執行長等高層主管親上火線處理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艾德曼公司的信任度調查顯示,50%的民眾選擇相信執行長的發言,高於非營利組織代表的47%。

除表達歉意外,企業應確實掌握問題癥結所在。以豐田為例,2009年豐田因油門卡阻問題召回380萬輛汽車,然而之後豐田又陸續召回兩次,使問題車輛總數達900萬。此現象顯示豐田未能第一時間掌握狀況,儘管事後仍全數召回,卻已嚴重斲傷企業聲譽。

企業修補名聲的做法各有不同,以英國石油為例,該企業選擇綠色消費為其核心價值,訂出短、長期目標,積極與環境受創的墨西哥灣居民接觸進行形象重建。

Nike亞洲廠惡劣的工作環境遭揭發後,2005年起作業流程透明化,並訂出作業標準及加入美國公平勞力協會(FLA)。

當企業名聲受損時,及時且規劃良好的策略未必能協助企業度過無妄之災,但若處理失當對企業絕對是一大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