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麟

2009年2月,李志銘把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大轉彎,他陸續在昆明市中心和北京798特區開設了畫廊,從珠寶和房地產商轉型成專業的畫商,在這之前,他在中國打拚近20年,也擔任過十多年的昆明台商協會會長。

最近,李志銘帶著他珍藏的張曉剛、胡俊與張翊等名家作品回來台灣測試市場水溫。他說,由於地利的關係,他收藏的重心正好一直是雲南、貴州和四川地區的藝術家作品,而目前在國際拍賣市場身價最高的幾位中國畫家都出身這個地區。他特別看好這裡的幾位年輕藝術家,認為馬上就會出現下一個張曉剛(張曉剛的作品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新台幣2億多元的天價)。

從珠寶生意到房地產開發到畫廊,李志銘在中國近20年的打拚經驗也像許多台商的縮影,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不斷因應和調整生意的內容與方向。從最早的製造業到今天的服務業,放眼未來,廣大的中國市場對台灣商人只會愈來愈重要。

根據海基會的統計,目前在大陸發展的台商人數已超過115萬人,而且這個人數正持續增加中。但是不管官方或民間,對於過去台商在中國所累積的經營知識和智慧都缺乏系統化整理,這實在很可惜。

打從1978年中國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台商就開始同步參與中國經濟,持續導入資金、技術與經營管理觀念,這30多年來所累積的種種經驗也應該是台灣社會的珍貴資產。但是放眼產官學各界,卻沒有建構出一個平台,整理和分享這些歷史和知識。

如果中國是台灣無法忽視的市場,台灣商人應承先啟後,吸收前人智慧並留下今天的經驗,而不是讓一代接一代的台商,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的到大陸發展。

2010年,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了《龍馬傳》電視劇,由偶像明星福山雅治飾演幕府時代知名的商人坂本龍馬。透過長達48集的大河劇來呈現1882年到1920年代日本商人奮鬥的故事,也利用戲劇的包裝分享那個年代日本商人的智慧。從社會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也像是一次大規模的集體思想教育,向全世界再一次宣揚什麼是「日本商道」。

這幾年,台灣的影視工作者也開始關切屬於這塊土地的種種記憶,而且都創造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那麼,有沒有可能把這股能量結合「傳承台商經營智慧」的主題,用娛樂的平台進行社會教育,也讓未來每一代的台灣商人知道他們從何而來,又該從何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