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駕駛著一輛小破車,行駛在台北通往宜蘭龍潭鄉九拐十八彎的崎嶇山路上,那是距離雪隧通車還非常久遠的年代。我坐在駕駛座旁,在不斷急轉彎和上下顛簸的狀態下,覺得我們像是行走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看不見的敵人無孔不入。
「這是一場戰鬥!千真萬確的戰鬥!」我耳畔不斷浮現的是明老總慷慨激昂湖北音,他可真的是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軍人:「我可是懂情報戰的。我有一種非常敏銳的直覺,當我們的案子在上級單位審核過程時,我們要拍黃春明的小說的消息早已經走漏了。敵人不在外面,往往就是自己人。所以事不宜遲,帶著合約直接殺到黃春明的家,見面三分情,何況你們同樣都是作家,有一定的信任。現在就出發!」
自從吳念真和我陸續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最核心的單位「製片企劃部」的企劃組工作後,我們就不斷討論從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可能性。最早吳念真覺得直接拍陳映真的小說才能突顯中影的改變,但是陳映真曾經被國民黨逮捕坐牢的政治犯背景恐怕通不過上級單位的審查。最後我們鎖定了黃春明和王禎和,這兩位作家的作品對於小人物的描述都充滿了悲憫和同情,也極具戲劇性。
民間公司 捷足先登
我們一路奔波,終於來到了黃春明位於宜蘭龍潭的老家。他熱情接待,並表示的確有民間的電影公司捷足先登了,預先購買了他的小說版權,並且口頭承諾要陸續購買其他的所有小說版權。
這時輪到我們兩個後輩作家用苦肉計和本身的信用來保證,表示我們其實早就在企劃這個案子了,但是公司內部作業非常繁瑣,往上級單位送審查更是拖延很久。最後我們動之以情,以理想,並且保證找最好的導演來完成他的文學作品。
我們解釋想要拍的3篇小說是「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和「小琪的那頂帽子」,所反映的正好是過去台灣電影從來不敢觸碰的禁忌,如果拍攝成功,是台灣電影最大一次的突破。
「這是一場戰鬥,千真萬確的戰鬥!」我們說。黃春明終於在合約上簽了字,我們不但無法像民間公司一樣預付訂金,按照公司規定黃春明還得先付給公司一筆印花稅的錢。黃春明搖頭苦笑說:「你們要打戰卻沒有子彈,真是辛苦你們了。」
我們捧著已經簽字的合約和黃春明付給公司印花稅的錢,連夜趕回公司向明總經理回報。我們隱約知道,這場不可避免的激烈戰鬥已經悄悄展開了。
《青出於藍 小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