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提

既然每個人的生命終點都避不了一死,那麼我們何必為了此刻生活汲汲營營?

抑鬱無感情緒 因愛而蛻變柔軟

電影《彩繪愛情》(The Art of Getting by)敘述高中生喬治覺得人生是虛空一場,他覺得寫作業、念大學、畢業、進社會。這些環節根本是無謂的浪費,因為做完這些事,也不代表人生就高人一等或是完成了些什麼。

正如片頭說的:「我們獨自地生活著,也獨自一人死去,每件事都不過是種幻覺。(We live alone. We die alone.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an illusion. )」或許是青春期的哀傷少年對一切事物總是格外敏感,因為喬治的家庭,母親再嫁,繼父是個華爾街上班族,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導致這種昔日看似金湯匙鐵飯碗的白領高薪工作瞬間跌入谷底。彷彿過去認定的美好生活方程式都不等於現在進行式,那麼有什麼事是值得期待的呢?喬治理所當然地,更堅信自己的抑鬱寡歡是正確的無感。直到他遇上同班正妹莎莉時,他內心觸碰了萌芽的愛情而變得柔軟,對這種無法抗拒的曖昧情愫。他的純真,原本在層層防衛機制裡,慢慢地蛻化。

打混的生活態度 隱藏獨特靈魂創意

《彩繪愛情》的中英文片名各有所妙,英文「The Art of Getting by」原意指的是「混日子的藝術」,形容喬治就只是想過一天算一天,即使他來學校只是想混畢業,但他硬是不交作業的個性讓師長都頭痛。不過,喬治在學校就算打混,老師要求他回答的問題還都答得出來,證明他並非擺爛。他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因為男主角喬治是一位在繪畫上有才華的孩子,從構圖線條看得出來每個人總擁有著獨一無二的靈魂與創意。最後結局設計上,才讓他透過美術天份表達他對愛情的想法。

為愛情收拾傲氣 懵懂青春力圖振作

觀眾看著喬治因為「愛情」而決心振作,少男少女的青春懵懂往往是引導人生走向正面價值觀的必要助力,為了愛情,想變成那個更討喜的人。但《彩繪愛情》裡也為喬治上了一課,過度自艾自憐只是讓你變得更不討喜,是該勇敢承認愛意時,就該大聲朗誦,喬治卻在莎莉刻意營造的試愛機會裡裹足不前,才間接讓莎莉轉向另一個畫家。但也因為愛情失去先機,更令喬治卯足全勁要好好完成畢業功課,不再以昔日傲氣對待學校課業。

叛逆模式故作姿態 品嘗戀愛未熟滋味

多半人們皆因情感失志而再次梳理,重新檢視低點原因,藝術史上諸多創作者都是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理想平衡而激發出靈感。《彩繪愛情》也是,硬說是男主角喬治的青春故作姿態,為賦新詞強說愁,是每個曾經卡在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們必備模式。

要他們卸下這層裝備並不容易,這個階段的少男少女們無可避免地,用憤世嫉俗或是偽裝消極,包裝他們想像的愛情。這感情果實終有一天成熟,只是武裝心態總讓這果實未成熟時就強摘,原來如此。微酸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苦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