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丁招弟

童年居住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偏鄉郊區,家境又困苦,三餐菜餚除屋前屋後輪番栽種的菜蔬外,郊區俯拾即是的薯葉、烏李仔菜、豬母乳、鳥莧、過貓、野蕈等,都成為餐桌主角。

甘藷葉長年不斷,葉柄剝掉纖維掐段,和薯葉下鍋川燙,起鍋沾蒜頭醬油,或熱炒都行。但當年薯葉屬餵豬菜,吃起來難免不自在。冬末春初,烏李仔菜(龍葵)肆無忌憚滋長著,路旁、田野比比皆是。其清香中帶點獨特的苦澀味,煮粥和熱炒兩相宜。熱騰騰的烏李仔菜粥,常撐破我們的小肚子;至於麻油薑絲熱炒則有防「流目油」之說。黑亮的小漿果,不只鳥雀爭相啄食,也是我們的零嘴之一。

鳥莧生命力強韌,這裡一簇那裡一簇的,堪稱摘之不盡、食之不絕。掐下幼嫩莖葉爆蒜頭快炒,或調上自製甘薯粉勾芡拌飯,都叫人食指大動。豬母乳菜雖酸澀,但生活艱苦,「無魚蝦嘛好」,還是勉強湊合上桌。至於潮濕溝邊成片的「過貓」(蕨類),摘其嫩芽清炒薑絲辣椒,也別具風味好下飯。

野生「雞肉絲菇」則讓人垂涎三尺。暑夏雨後陰濕的樹欉下,不管剛要破土或已撐起小傘的「雞肉絲菇」都帶給我們驚喜。因為無論煮湯、清炒,或裹上蕉葉進灶中餘燼燜,味道都鮮甜勝似雞肉。至於雪白圓滾、偶爾現身大雷雨後的「雷公屁」,雖甜美爽口,卻可遇不可求。至於枯樹上的木耳,當然也豐富了我們的味蕾。

「粗菜淡飯菜根香」,野菜滋養我年少的體魄,讓我在清貧、缺少葷腥的童年,居然能代表學校參加鄉內健康兒童比賽,算是貢獻不小。現今野菜成為饕客新寵,讓我更加懷念吃野菜摘野菜的那段歲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