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一位計程車司機因不堪照顧久病的太太,痛下殺手結束了太太的一生。一個悲傷卻真實的故事,讓人意識到家中若有病人的話,是多麼需要耗心耗神的事,這也讓我想起爺爺過世前的日子。


無聲爺爺 常尿失禁

奶奶在我國小六年級時過世,小時候對爺爺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反倒我和妹妹都很怕奶奶,印象最深的是因為我鼻子不好,常打噴嚏,奶奶會要求我把用過的衛生紙攤開,等風乾一點再重覆使用,所以小時候並不喜歡去爺爺奶奶家。
奶奶過世後,爺爺就搬來跟我們同住。那時我也剛好處於叛逆期,一回家就躲進房間聽音樂,很少跟家人說話。對爺爺的印象只剩下一絲絲,只隱約記得他每晚7時,都會將房裡的椅子拿出來,坐在客廳和餐廳的交界靜靜地看新聞,不論我們頻道轉到哪台,他就看哪台,年輕的我們,也不管他愛不愛看,反正看到了9時或10時,他就會默默的把椅子搬回房裡,準備休息睡覺。只有偶爾弟妹跟爺爺搗蛋,爺爺才露出難得的微笑和他們玩。
爺爺身體越來越差,半夜尿失禁,搞得房間都是尿騷味,媽媽整理起來難免抱怨。有時候放假,就聽到媽媽在碎碎念,要爺爺穿好成人紙尿布再去睡,爺爺只是默默的聽,但隔天早上起來還是臭哄哄的,這也讓媽媽對爺爺的容忍到達一個頂點。
幾次都聽見媽媽在「教訓」爺爺,爸爸即使在家也是不太理會。有次情緒太激動,媽媽還哭了出來,年紀小的我們,跟著討厭起爺爺,甚至還會跟爺爺大小聲,那時心中對爺爺真是滿滿的憤怒,內心總嘀咕的想著他幹嘛要搬來。之後不曉得是誰幫爺爺在房裡裝了電視,爺爺就也不出房門了,吃飯就出來盛一碗飯,再走回房裡邊看電視邊吃飯;有時我經過他的房間,看見他就直挺挺的坐在電視前面,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眼神好像很專注,又好像很空洞。
我不太清楚爺爺到底是真的喜歡看電視?還是純粹寂寞?我只記得我總是在看了他兩眼後,就轉身回我房裡。青春期時的我很少、很少,很少問過爺爺一句:「爺爺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或是「爺爺你在看什麼?」


人走之後 自責遺憾

 後來我高一那年,爺爺就過世了。放學回家時,家裡很多人,異常安靜,媽媽走過來低聲的跟我說:「妳爺爺過世了。」我愣了一下,透過迴廊掛著的鏡子反射,看見爺爺靜靜的躺在床上,他的眼睛緊閉起來,就像睡著一樣,感覺好不真實。我沒有流淚沒有傷感,腦中唯一想著的是:「爺爺真的走了嗎?」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爺爺。許多年後,偶爾想起在鏡中看見的最後一面,總會有股淡淡的自責和遺憾,覺得自己當時對爺爺很差勁,有時也會埋怨媽媽當時幹嘛對爺爺這麼兇?但這種自責也總是很快的消散。
直到長大後看到這則新聞,我才意識到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媽媽那時承受多大的壓力,而我們對待爺爺的不聞不問、冷眼旁觀的行為,任由媽媽一個人處理面對(以致於她脾氣越來越差),造成家裡氣氛低迷,責備不斷,不懂適時的接手過媽媽的辛勞,也間接造成爺爺最後一段日子的鬱悶,這樣不也等於是一種bully(沉默的霸凌)嗎?

 

阿菲╱台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