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無二
抓住貪生怕死的心理,健康養生的書通俗熱銷;現實是,即使照表操課,人生總有意外。據統計,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個不幸者收到癌症報告。5年前,一位退休國中教師,做人熱心,生活規律,卻無預警地抽到下下籤:胰臟癌,最難纏的癌症之一,唯一可靠的是醫師女兒,醫療尖兵與殘酷死神的對決,歷時一年多戰況慘烈,忠實記錄在《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戰鬥終了已黃昏》,前後共15堂課。


自己犯錯 險誤病情

「照顧癌症患者,即使有再厲害的化療,再厲害的刀,生活悲慘,也活不下去。」身為病患女兒的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有深刻的體悟。憶及3年前,將照顧母親時寫下的醫療日誌,集結出版後,不少人覺得受用,但也有聲音批她耍特權。「我媽生病了,在不影響其他人權益下,盡力搶救也是人之常情。」吳佳璇淡淡解釋。醫療效果的侷限性,身在其中才了解,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當醫師變病人家屬,腳步也踉蹌。
「最老的教訓是:病人永遠是你最好的老師,但我沒想過媽媽會成為我最重要的老師。」抗癌期間吳佳璇重新當學生,天天惡補胰臟癌的論文,小心翼翼照顧母親情緒,怕影響她的鬥志,結果先出錯的人是她。當母親抱怨走路很喘,她陷在精神科醫師的框框裡,錯判恐慌症,險延誤了肺積水病情。
也因為從醫師角色走下,當了病人家屬,才體會醫療專業之外,保有同理心的重要。母親腸胃大開刀後,總住院醫師急趕出院,大家都很恐慌,「我了解總住院醫師有病床調度的壓力,但他話講得太硬,醫病溝通完全不及格。」末期進加護時,護士發一大疊同意書,其中要把病人五花大綁的保護性約束同意書,讓她發火了!「沒有評估沒有說明,就逼家屬畫押,他們做錯了,和我們當初推廣的原意相背。老人家全身軟趴趴的,哪有力氣反抗,哪需要被綁!」早年立意良好的醫療作法,實施後怎會變成如此?她也不解。
試新藥、開刀、化療、插管……折磨無止無盡,母親卻比她想得還堅強,完全沒有認輸的打算。「當她告訴我,標靶藥物一定準時吃,絕不漏掉,我聽了快掉淚,因為說實話我心裡不覺得那麼有效。在最後一次化療時,我已經不想做了,卻講不出口。但我知道,她還想再撐個3、4年,撐到弟弟讀博士回來。」


奇怪的夢 預告死亡

儘管一有機會,吳佳璇就帶媽媽出遊、吃好料,怕腸子還沒被腫瘤塞住,病人就營養不良餓死了,原本福態可愛的歐巴桑,不斷不斷的消風變成「辣媽」;腫瘤指數愈來愈難看,像在嘲笑他們的努力,甚至母親還夢到被一群穿白衣藍褲的人包圍,簽下了捐大體的同意書,死亡的陰影無所不在。
最後的安寧治療,在醫師女兒心上盤旋又盤旋。「我一直抓不準時機,反而是妹妹先主動買了生前契約,還提議去三芝看靈骨塔,結果媽媽也沒反對。但我那實事求是的老爸,把陰宅當陽宅研究建材,一下罵人家奸商,一下嫌太貴,一下還說他死後要放雲林老家!我們沒人理他。」老爸的悶與難搞,向來只有媽媽管得動,在全家哀傷母親的同時,精神科醫師女兒也豎白旗。
等不到病房外的欒樹開花,癌症還是贏了。原本自絕於主流醫療體系,想當浪人醫師的吳佳璇,在母親走後半年,重回台大,為腫瘤科癌症病人看診紓壓,「這是為了我媽媽,也算是為了還願。」吳佳璇感恩的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