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在兩岸出差時,在飛機上看了《通天神探狄仁傑》的電影,一直對電影中似乎是「唐朝的福爾摩斯」的狄仁傑好奇不已。藉著寫專欄的機會,也搜尋了一下歷史上的狄仁傑,想了解正史上的狄仁傑,是否真如電影所刻劃的,具備了「福爾摩斯的推理」與「葉問的身手」;一查之下,發現歷史上雖然沒有狄仁傑有如葉問的身手的記載,但似乎真的具備「唐朝福爾摩斯」的推理,甚至還具備了「包公斷案」的過人能力。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號德英,為武則天時著名的宰相,為人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在他任大理丞(類似今日之最高法院院長兼檢察署署長,古代是審檢合一)時,一年之中以驚人的效率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其中涉及到1.7萬人,據稱並無冤訴者。

之後,以其幹練的能力,一路被賞識成為宰相;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重要官員。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皆為狄公門生。」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與兩周前所評論的另一唐朝名臣李勣相反,狄仁傑甚至直言力勸武則天立唐嗣,以延續唐祚;雖被武則天回以「此朕家事,卿勿預知」,但狄仁傑以「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何者不為陛下家事!」來說服武則天接受其建議,最後善終病故,武則天甚至哭泣說出「朝堂空也」的肯定。

不論是在審判積壓案件、為國舉才、以及建議皇儲的事情上,狄仁傑與其他歷史人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出發點並非謀求私利,也非置身事外,而在於以國家(組織)的最大利益為前提;再加上其聰明才智,與倍於常人的努力,而使其成為在唐朝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令人尊重的傳奇名臣。

以今日企業管理觀點來看,有時確實不免有「專業經理人難為」的感慨,在說實話與冒犯老闆之間,有時確實存在不好拿捏的尺度;也因此,不少專業經理人乾脆選擇類似李勣被唐高宗詢問立后問題時,以「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的閃躲式回答,來避免冒犯老闆。然而以歷史的軌跡來看,閃躲問題未必能閃避災禍,誠實面對也可能贏得更多尊重。

封建時代,官員沒有跳槽的機會,而且一旦冒犯龍顏,輕則罷官,重則喪命;在今日的企業環境之中,更多的是惜才、愛才的老闆,專業經理人或許應該在尊重老闆的基礎上,學習狄仁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