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呂政達

這名媽媽的姓出現在《聊齋》裡,當然,真的看到她的人,會覺得豐腴了一些,覺得好像是某道菜吃多了些的關係。

她是中日混血兒,12歲前跟著爸爸住在北京,後來過繼給台灣的阿姨,從此,台北變成她的家鄉。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人會將兩歲前住的地方當作家鄉,所以,她一直視北京為故鄉,她的口音也總會洩漏出來。

她有過一段婚姻,女兒現在已經快從高中畢業,讀的是某校模特兒科。那段婚姻以老公的外遇作結,是她發現的,原本老公還抵死不認,直罵她是「神經病」,但老公跟小三生了兒子,這下就瞞不住了,兩人大吵了一架,老公的媽媽這時收留了她,因為這個婆婆發現,到頭來,反而是緣薄的媳婦願意照顧她。

這樣的人生經歷,讓人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女兒是她眼中的乖乖牌,讀國中時,媽媽騎摩托車載著她,到加油站找工作,開口就問「有沒有工作給我女兒?」第一次就被錄取了,也不知道老闆是看上媽媽的勇氣,還是女兒的乖順?這段經歷在母女同上李四端主持的公視節目上,又再講了一遍,那集題目講的就是「強勢爸媽愛做主」,媽媽用標準的京片子,提前規劃了女兒的人生藍圖,「總不能一直在加油站打工,以後我會載她去內湖的商店找工作,薪水高一點。」

單親媽媽養家的辛苦,不經意地洩漏在她不徐不急的京片子裡。為了養大女兒,她做過許多工作,也去做過腳底按摩,每天下班,肩膀累得不像是她的,但她說她沒有恨意,連前夫也不恨,「你不要提到我跟前夫的那一段,女兒跟他還有在聯絡。」媽媽說。

這個媽媽偶爾會下廚,做菜給自己吃,她說她很會做京醬肉絲這道菜,老實說,「北京的家鄉菜,我也只最會做京醬肉絲。」我始終覺得,菜名的神奇處在於,像這道菜,把一個老北京都盛著,想念時,只要做菜就能解鄉愁。做這道菜的神奇處也是在過程,將甜麵醬、大蔥一起炒肉,把一盤肉炒到紅纖纖的色澤,那道菜是用來下飯的,但過程卻異常的熱鬧,頗像一個人在廚房放煙火,聲色和香味一起噴發,但短暫的激情後,廚房還是她一個人的廚房。

那怎麼辦呢?她說,沒關係的,晚餐時再來炒一盤京醬肉絲,讓炒肉的聲響和火溫暖她的心靈。 雖然,如果女兒不回家吃飯,她決計吃不下那麼多的肉絲。於是,一個單親媽媽的餐桌上擺著紅豔豔的,如同春節換上的春聯那樣的顏色。那是女兒小時候臉上的蘋果紅,也是,一個媽媽想念起家鄉的心頭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