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天生的「愛情的功德主」,常捐獻精神不說,還身心俱疲,同時忘了捐獻的愛情對象,可能已有很多的功德主了(就像北港香爐)。
既然當功德主,當然是不求回報的,最後甚至把一場又一場的愛情當作修身。這種人的愛情即使分手,也幾乎多在平靜過程按下熄燈號。
對自己當功德主有自知之明者,會平心靜氣地轉身。但也有人在關係裡一直扮演給予的角色,卻心懷有天會收割,會感動對方,但當結局不是預期時,反而會成為「恐怖情人」,輕則要對方歸還贈與,重則看刀。
在關係裡,最難堪的就是把贈與給對方的金錢或東西要回來,這就有點像是捐錢給寺廟,一旦關係失和或認為捐錢卻沒有得到保佑或「感應」時,就要寺廟歸還贊助款一般。
這種建立在利益交換的錯誤關係,容易變質。愛情如此,純淨的寺廟關係不也如此。殊不知金錢買不到真感情,金錢也換不回真友誼,金錢更得不到真感應。一切必須回到本質的「初發心」,建立在雙方你情我願的本心,而不是利益或功德。一時或許可以維持,長久絕對失色。
長期睡鈔票太痛苦
有個離婚朋友帶兩個孩子沒再婚,不願因為生活而低頭於某人,尤其那人以金錢利誘時,她會覺得自己在和鈔票睡覺。睡一時可以,要長期和鈔票睡,那還是會出問題。而且最痛苦的是,人的肉體也是一種付出啊,但鈔票卻是可以「量化」的東西,若關係出問題時,給錢的對方還是會覺得她欠他。
為何只有付出金錢者可以算數?難道收受者付出的肉體與精神都無法算數?
「誰叫只有金錢是可以被數字化的。其他的付出都是看不見,無法量化再索討回的。很多人不知道,一旦感情被金錢量化就完全消失殆盡了。
《風月小報 鍾文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