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達

得知邵逸夫去世的消息,這位老媽出現感傷情緒,感覺好像一個時代的消逝,而她身陷其內。老媽靜靜地把黃梅調電影都搬出來,一個人在客廳看著。

那些黃梅調老電影都是女兒辛苦買來的。有幾年,女兒到處找黃梅調,給老媽當生日禮物,老媽自從過了60歲,就一直停留在緬懷往日的情緒,所以,女兒連上台北出差,都要抽空去光華商場找光碟。

她們住在新竹的竹東,以前還有戲院的時候,是女兒沒有遇上的美好時光,戲院上映《梁山伯與祝英台》,每場都客滿。老媽說她去看電影時,遇見她的二姨紅著眼眶走出來,看見她,就塞過來一包衛生紙,還殷勤叮嚀:「節省一點用,衛生紙很貴的。」在竹東這樣的小鎮,那個時代的女子間就靠著黃梅調,在傳承著文化的潛規則,關於「一個女孩子、女兒、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還有女人家不好開口的默默情愫。

看著老電影的媽媽有一次問女兒:「妳知道為什麼叫做黃梅調嗎?」

女兒答:「不是安徽那一帶的黃梅採茶調嗎?」

媽媽說:「才不是,是某部電影裡有一棵桂葉黃梅樹,所以才叫做黃梅調。」

女兒跟老媽說,才不是這樣子,別教壞一家老小了。老媽還是堅持,於是,母女一起坐下來,從《梁祝》、《江山美人》、《鎖麟囊》一部部找下去。每次老媽興奮地指著片中的樹說:「找到了。」女兒難忍呵欠連連:「這些黃梅調根本都是同一個片場拍的,那些梅樹都嘛是那幾棵,就依照季節和劇情需要把樹變點顏色而已。」

但是,桂葉黃梅樹不也就像是老媽的黃梅調記憶,在同一棵樹上變換著顏色,隨著季節由黃轉紅,在樹下見證了愛恨離別。有時候,是黛玉葬花那般的濃濃感傷,有時候,又變成了四九和銀心嬉戲的背景,女兒好奇地想著,老媽到底記得的是哪一段?

真實的桂葉黃梅,其實長得很卡通,在她們家過去一點的山坡就植栽著一排,黃梅花成熟時長出兩簇黑斑,怎麼看都像是米老鼠的耳朵。小時候,女兒最喜歡來撿黃梅花回去,整雙手染上黃黃的色素,讓媽媽替她洗乾淨。

看到李翰祥導演,林青霞主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老媽終於忍不住在客廳睡著了,女兒給老媽蓋條毛毯,關上電視,這趟懷舊之旅也該結束了。明天,天氣好的話,女兒計畫和媽媽去黃梅樹林散步。她輕輕吟唱:「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一直努力想著,竹東那裡會有這樣的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